交了一些高产的粮食种子。但是我们国家的化肥产业还不发达。”
“我看过资料了,我们现在国家一亩地的化肥用量不足八斤。太少了。我们国家的耕地都是反复耕种,土地缺少肥力啊。”
听到陆光达所言,李锐也是无言。
对于农业来说除了高产良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化肥了。后世中国是化肥大国。
可是现在中国还缺少足够多的化肥。而且在后世,中国的化肥产业差不多要在七十年代才出现起色。
后世大名鼎鼎的小岗村农业奇迹,可不仅仅是因为大包干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创造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国家的化肥产量上来了。
目前李锐提交的高产种已经在华北平原的几个农场开始试种。
但是化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李淳想了想,他想起自己从前去农村外婆家玩耍时见过的一种农村简易化肥生产设备。
他忽然低声说道:“我这里有一套非常便宜的生物化肥生产设备,要不要搞来试一试?”
冯石听到两人的谈话,他也凑了过来:“不贵?”
“不贵。”李锐拿出手机查了查价格:“一套的价格不过两万多。我们可以先买一套回来,然后仿制。”
“这个机器的难度不高,我们国家现在应该可以自己制作。刚好白羽鸡场那边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鸡粪。不制作成有机肥太浪费了。”
“把有机肥制造生产线和白羽鸡场绑定,既可以解决鸡场的鸡粪问题,还可以扩充肥料。过段时间我觉着甚至可以上家猪养殖场。后世的猪仔耗粮少,长得也快。”
“整个生产线可以相辅相成的扩充起来。大规模的化肥设备必须要从苏联那边进口。但是小规模的化肥设备我们可以自己搞起来。”
“将这些产业下沉到乡间去。新中国虽然给每人都分了几亩地。但是仅靠几亩地是养不活一家人的。华北平原农业想要大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农场的路子。”
李锐低声说着:“但是想让农民上缴土地是不行的。这是在破坏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只能以租用的方式从农民手上集中土地,给他们一部分租金。让他们去农场工作给他们发薪水,把他们从农民变成半工半农。”
“不光是农场,还有白羽鸡和家猪的养殖场,以及有机肥的生产厂。只有将他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升他们的购买力,以后城市生产的各种机械才能落到农村去。”
“小门小户的农民是买不起拖拉机这种工具的。但是只要让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成为农场,这些机器才会有销路。”
李锐的话得到了陆光达和冯石的认可。
“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有机肥的生产线也需要上线。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肥料问题,但是却可以缓解。还能为城市里的工厂提供订单,为农村提供就业岗位。这事值得干。”
破晓基地三人组阿紫饭桌上敲定了养殖与有机肥生产线绑定计划。
并且提出将这种养殖与有机肥厂下沉到乡县一级。
对于北平人来说,破晓基地时他们触碰不到的地方。也不清楚这里的人干嘛。
但是今天北平的很多国营供销社却挤破了头。
因为供销社里上了一批很便宜活鸡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无数市民的排队购买。
第四十章 胡同里鸡肉飘香
(前面写白羽鸡的时候写了肉粮比接近一比一,这是我的笔误。我查资料的时候把我国新研制的白羽鸡肉粮比1:1.517看成了1:1.157。这里修正一下,白羽鸡的肉粮比是接近1:1.5。)
1950年的中国还并不是使用票证的时代。
那些老一辈记忆中的粮票、布票等票证还未在这个时代出现。
票证时代的到来是一直到1955年才诞生。
如今的中国还是一个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时代。
目前新中国是一个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时代。
国营供销社还不像之后的几十年,成为人民购物的唯一地方。
目前的国营供销社还没有掌握全部的生活物资的采购和售卖。
供销社还需要和很多私人企业进行竞争。
平日和平里供销社虽然说还可以,但是却从来没有向今天这么火爆。
排队的人群从店门口一直长长的排出去好几十米,有数百人在那排队。
供销社的服务员不得不拉起一条线,省的有人插队。
今天和平里供销社之所有有这么多人排队,那是因为大家都听说国营供销社上了一批很便宜的鸡。
价格只有传统土鸡的三分之一。这可是天大的便宜啊,所有人都怕来晚了买不着了。
“所有人只能买一只,不能挑选,社员拿哪只是哪只!”站在板凳上对着排队人群高声呼喊的供销社社长喉咙都快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