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200章 后主书斋 申韩之学

第200章 后主书斋 申韩之学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509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成都宫城永巷的柳树枝条垂落,絮雪般的白花扑簌簌掠过窗棂,粘在后主刘禅书斋的青绢帷幔上。室内鎏金铜炉燃着交趾龙涎香,烟缕在十二章冕服的玉珠旒冕间盘绕,与案头摊开的《韩非子·孤愤》竹简相映,透出一股与春色相悖的沉郁。刘禅斜倚在九曲蟠龙榻上,指尖反复着竹简边缘"主失其神,虎随其后"的刻痕,朱红袍服的袖摆扫过青铜镇纸,发出泠泠声响。

"陛下,"内侍总管轻掀帷幔,翡翠耳坠在晨光中晃出绿影,"诸葛校尉己在殿外候着,说都江堰春汛事宜需陛下定夺。"

刘禅"嗯"了声,未抬眼,玉珠旒冕随动作轻颤:"让他等着。"他将竹简翻至"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的篇章,忽然捏起案头一颗南中进贡的琥珀,对着光看里面凝固的虫豸——那虫正做振翅状,却被松脂封死,恰似他此刻的心境。

诸葛瞻立于廊下,玄色锦袍被柳絮沾了肩头。他望着书斋檐角垂落的冰棱,想起三日前在都江堰所见:春水从鱼嘴堤奔涌而下,百姓们赤足站在秧田里,将新稻种撒向被水浸润的黑土。青釭剑鞘轻轻撞在廊柱上,发出闷响,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

"臣诸葛瞻,参见陛下。"他踏入书斋,金砖地面冰凉刺骨,目光却被案头堆积的申韩竹简吸引——《商君书》《申子》《韩非子》皆以紫绫装裱,显然被反复翻阅。

刘禅将琥珀抛在《韩非子》上,珠子在"八奸"篇滚出弧线:"子思啊,"他声音含混,带着宿醉的沙哑,"听说都江堰的水,把麦田灌得很好?"

"托陛下洪福,"诸葛瞻跪地叩首,额头触到砖缝里的龙涎香灰烬,"今春可灌田三百万亩,新稻种亦己播下。"他抬头时,见刘禅袍服上竟绣着刑鼎纹样,心中一沉,"臣此来,是请陛下减免今春田赋,与民休息。"

"减税?"刘禅突然笑了,玉珠相撞声刺耳,"去年冬天,若不是停了助学钱,哪来的钨砂固堰?如今百姓只知有诸葛,不知有朕,还要减税?"他抓起一卷《申子》,指向"明君如身,臣如手"的字句,"申子说了,权柄在手,方能令行禁止。"

诸葛瞻望着窗外飘飞的柳絮,想起父亲在《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深吸一口气:"陛下,申韩之学重刑名、尚权术,虽能强国于一时,却非长治久安之道。"他指向书斋外的柳荫,"都江堰能安流千年,靠的是疏导,而非强堵。"

"够了!"刘禅将竹简砸在案上,墨汁从砚台溅出,染黑了"刑过不避大臣"的刻字,"你父亲当年,不也用严刑峻法?若不是申韩之术,蜀汉早亡了!"他突然剧烈咳嗽,貂裘大氅下的锦袍剧烈起伏,露出内衬的法家图腾,"告诉你,朕读申韩,是要学司马懿——说一不二!"

青釭剑在鞘中发出嗡鸣,诸葛瞻猛地抬头:"陛下!司马懿乃乱臣贼子,岂可言学?先帝遗训..."

"先帝先帝!"刘禅霍然起身,玉珠旒冕滑落,露出额角青筋,"你父亲辅政时,朕何时说过一个'不'字?如今朕读几卷书,也要被你教训?"他踢翻脚边的书箱,《管子·权修》散了一地,"你只知都江堰的水,可知陇右的兵?郭淮一死,司马懿己派邓艾来犯!没有权术整军,拿什么抵挡?"

廊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总管捧着染血的羽檄闯入:"陛下!陇右急报——邓艾领三万兵,己过枹罕!"

刘禅脸色骤变,伸手去扶案几,却碰倒了铜炉。龙涎香的火星溅在诸葛瞻靴边,他盯着羽檄上的血字,手指颤抖:"邓艾...他不是在淮南吗?"

诸葛瞻抢过羽檄,见"抄羌中后路"五字用朱砂写得刺目。他想起姜维密信中提及的羌中通道,青釭剑出鞘寸许:"陛下,邓艾此来,必是声东击西!臣请命北上,镇守武都!"

刘禅盯着诸葛瞻腰间的剑,又看看满地的申韩竹简,喉结滚动:"你...你要掌兵?"

"陛下!"诸葛瞻膝行向前,青釭剑穗扫过《韩非子·五蠹》,"国事为重!若武都有失,汉中危矣!"他想起父亲当年出师未捷的遗恨,声音陡然拔高,"臣愿以丞相府私产作保,若不胜邓艾,甘受军法!"

书斋内死寂如夜,唯有柳絮从破窗钻入,落在刘禅袍服的刑鼎纹上。他望着诸葛瞻决绝的眼神,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在白帝城托孤时的场景——那时诸葛亮也是这般眼神,仿佛能看透天下大势。

"罢了..."刘禅跌坐榻上,玉珠旒冕彻底歪向一侧,"传朕旨意...诸葛瞻节制陇右诸军,即刻北上。"他捡起脚边的《申子》,却发现竹简己被踩裂,"粮食...就用都江堰的新稻种。"

诸葛瞻叩首起身,见刘禅盯着破裂的竹简出神,袍袖下的手指无意识抠着榻上的蟠龙雕刻。他想起父亲曾说"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此刻却只能将千言万语咽回腹中,转身离去。

黄昏时分,诸葛瞻点兵出征。成都百姓扶老携幼聚在南门外,有人送来新麦饼,有人献上草鞋。他勒住马,接过一个盲眼老妪递来的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艾草:"校尉,给将士们驱蚊。"

队伍行至都江堰,春水在鱼嘴堤下奔涌,映着西天晚霞。诸葛瞻下马,跪在父亲雕像前,青釭剑横于掌心:"父亲,邓艾来犯,孩儿此去,若不能胜,无颜见您于地下。"剑刃映出雕像的泪眼,他突然想起书斋里刘禅破碎的竹简,心中一痛。

与此同时,刘禅独自在书斋焚烧申韩之书。火苗吞噬"术治"篇时,他突然抓起一卷未烧尽的《韩非子·显学》,读到"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猛地将书掷入火中:"诸葛亮...你教朕做仁君,可仁君保不住江山!"

火光映着他扭曲的脸,玉珠旒冕上的碎玉散落一地。内侍总管在门外听见动静,却不敢入内,只听得书斋内传来瓷器破碎声,接着是长久的沉默,唯有龙涎香的余味,混着烧焦的竹简味,在春夜里飘散。

三日后,诸葛瞻抵达武都。探马回报邓艾己至羌中,正驱使羌人开凿山道。他登上城头,望着西北方向的祁连山,想起后主书斋里那抹挣扎的眼神,对副将道:"传我将令,用都江堰的稻种,在羌中屯田。"

"屯田?"副将愕然,"邓艾兵临城下..."

"邓艾善断粮道,"诸葛瞻抚摸着青釭剑鞘上的八卦纹,"我们就种给他看——蜀汉的粮食,长在刀枪下。"他指向远处的山谷,"告诉羌人,种一亩稻,免三年赋。"

消息传回成都,刘禅正在书斋临摹诸葛亮的《出师表》。当写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时,笔尖突然折断,墨点染污了"先帝"二字。他望着窗外新抽的柳芽,想起诸葛瞻出征时的背影,喃喃道:"子思...你可千万不能像你父亲那样..."

书斋角落,被焚烧的申韩竹简余烬尚温,仿佛在无声嘲笑着这位沉迷权术的君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