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当前位置:首页 > > 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 第40章 《江城子》·保密条例与日记

第40章 《江城子》·保密条例与日记

加入书架
书名:
妾家即君家,何必南
作者:
剑二十三
本章字数:
3594
更新时间:
2025-05-23

北京的三月,风里还裹着未褪尽的寒意。保密处的走廊总是比其他地方更冷一些,或许是那些厚重的金属门和二十西小时运转的排风系统吸走了温度。晏清扬站在指纹识别器前,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钢制面板上凝了又散。

他的指尖悬在空中,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制。保密室的灯光是惨白的,照在墙面的条例上,将那些印刷体的文字映得格外锋利。严禁私藏非军事出版物——这条规定他早己倒背如流,可此刻却像一根细针,缓慢地刺进他的神经。

作训服的内袋贴着胸口,那里藏着一本不该存在的东西。

一本日记。

很小的开本,蓝黑色的皮质封面,边缘己经被得微微发亮。那是章拂柳送给他的毕业礼物,扉页上还有她当年用钢笔写下的玩笑话:「本记录仅供晏清扬少尉观测自我病情使用」,落款处画了个小小的红十字,像是一个隐秘的约定。

三年了,他从未停止记录。

那些零碎的、不成体系的文字,像是某种病症的临床观察笔记——梦的片段,食物的味道,课堂上偶然走神的瞬间。没有抒情,没有感慨,只有最克制的陈述,仿佛这样就能骗过自己,骗过条例,骗过那些随时可能降临的检查。

“验证超时。”

电子提示音突兀地响起,与此同时,身后传来军靴踏地的声响。晏清扬没有回头,但他知道是谁。

宋临安的声音总是这样,不高不低,不带任何情绪,却让人无法忽视。

“需要我替你按?”

他侧过身,看见她站在一步之外。今天她没有穿常服,而是套了件作训外套,袖口沾着红蓝铅笔的碎屑,应该是刚从战术推演室过来。她的头发比标准要求的还要短一些,衬得下颌线条愈发清晰。

晏清扬的手下意识按在内袋上。

“只是走神。”他说,随即按下拇指。

门禁绿灯亮起的瞬间,他在保密柜的玻璃反光中看到了宋临安的表情——她的目光落在他按压内袋的手上,眼神平静得像是在看一份待批的作战方案。

那种眼神他很熟悉。

章拂柳在手术前观察患者时,也是这样的目光。

---

记忆总是会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刻翻涌而上。

2010年的夏天,上海的阳光晒得柏油马路发软。章拂柳拉着他钻进一家老文具店,用医用镊子夹起一本皮质日记本,对着灯光检查缝合线。

“军工级车线。”她敲敲柜台,语气笃定得像是在宣读化验报告,“比你们军校发的本子结实。”

晏清扬接过本子,翻开扉页,烫金的华山医院标志在灯光下微微反光。

“这算不算以权谋私?”他故意问。

章拂柳白了他一眼,夺过本子,掏出钢笔在首页唰唰写下一行字:「本记录仅供晏清扬少尉观测自我病情使用」,落款处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红十字。

“算医疗物资合理利用。”她将本子拍回他胸口,“记得每天记录症状,方便回诊。”

他当时笑了,以为这不过是她惯常的冷幽默。

没想到后来,他真的用这本子记录“病情”。

2011.9.3 梦见弄堂暴雨,她撑的伞是军绿色。

2012.4.7 食堂出现糖醋排骨,酸度比上海低12%。

2013.1.15 保密课,教官说人脑记忆可靠性67%,不如纸笔。

每一笔都写得极轻,像是怕惊动什么。

---

“你内袋的东西。”

宋临安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她正在将一摞加密档案塞进保密柜,动作利落得像是在填装弹匣。

晏清扬的脊椎瞬间绷紧。

“作训服第三颗纽扣松了。”她递来一根穿好线的针,“《内务条例》第9条。”

针是普通的钢针,线是标准的军绿色。他接过时,两人的指尖一触即分——宋临安的体温比常人低半度,像她总别在领口的金属战术笔。

他没有立刻缝那颗其实并不松动的纽扣,而是看着她将最后一份档案归位。保密室的灯光从上方打下来,在她眼窝处投下浅浅的阴影。

“谢谢。”他说。

宋临安关上柜门,金属碰撞声在密闭的空间里格外清脆。

“不客气。”她的目光在他内袋的位置短暂停留,“下次注意。”

---

深夜的学员宿舍,台灯是唯一的光源。

晏清扬拆开作训服内袋的夹层,取出那本日记。最新一页上写着:

2013.3.28 宋临安可能发现了。但没上报。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几秒,然后用钢笔轻轻划掉。墨水晕开些许,像是某种无奈的妥协。

翻到扉页,华山医院的烫金标志己经有些磨损。当年章拂柳写医嘱的位置,现在压着一根长发——不是宋临安的军人短发,也不是章拂柳的马尾辫,而是某种陌生的卷发。

李文昊办公室那位女助理的头发。

晏清扬用战术镊子夹起那根头发,对着灯光看了片刻,然后轻轻放进密封袋。

窗外,北方的星空沉默如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