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马蹄踏碎冰棱,一行人悄然潜行在北境荒原的山脊线上。顾清婉裹紧斗篷,目光如刀,扫视着前方隐约可见的一座废弃营地。那里,是他们追踪多日的目标——游牧部落与朝中势力秘密交易的据点。
慕容霖策马靠近她身边,低声道:“斥候刚刚回报,营地内有至少三百精锐守卫,且设有暗哨。”
“看来他们早有防备。”顾清婉眉心微蹙,“但他们不知道我们己经掌握他们的路线图。”
“我们要强攻吗?”一名副将低声请示。
“不。”顾清婉摇头,“强攻只会打草惊蛇,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证据,不是一场无谓的胜利。”
慕容霖点头,随即下令:“分三路包抄,务必封锁所有退路。等信号一响,立刻动手。”
夜色沉沉,寒风呼啸。顾清婉和慕容霖带着几名亲信,悄无声息地摸进了营地外围。帐内灯火摇曳,隐约传来交谈声。
“……玉玺只剩最后一线线索,若再拖延,玄冥那边恐怕要动怒了。”
“我己派人传信入京,只要那位大人肯出手,华朝内部自会乱起来。”
“可别忘了,顾清婉和慕容霖己经盯上我们,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怕什么?他们以为这只是边疆战事,殊不知这背后牵涉的,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
顾清婉眼神一冷,果然不出所料,朝中有人勾结外敌,借兵乱之机谋取私利。而玄冥组织并未彻底瓦解,反而借助外部力量继续渗透。
她轻轻拍了下慕容霖的手背,示意他听清楚了。两人迅速退出营外,召集亲信,布置下一步行动。
翌日清晨,一封密信被送到了京城苏公公手中。他展开一看,脸色骤变,随即命人悄悄转交给了皇帝身边的近臣。
与此同时,顾清婉和慕容霖率军突袭营地,一举拿下所有可疑人员,并搜出了大量往来书信、地图以及一枚刻有前朝印记的令牌。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某些朝中大臣正与敌军勾结,意图颠覆朝廷。
消息传回京城后,皇帝震怒,立即召集群臣议事。朝堂之上,顾清婉当众呈上证据,每一份书信都清晰记录了那些大臣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往来。慕容霖则冷静分析局势,指出这些勾结行为不仅威胁边疆安全,更可能引发朝局动荡。
“陛下。”顾清婉拱手道,“这些人早己背叛朝廷,若不严惩,国将不国。”
“他们利用边疆战事掩盖罪行,甚至不惜牺牲百姓性命来达成目的。”慕容霖语气森然,“若放任不管,下一个被出卖的,或许就是整个华朝。”
群臣哗然,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纷纷表态支持彻查此事。
最终,皇帝下令彻查此案,数名重臣被革职查办,另有几人连夜逃亡,却在出城时被埋伏己久的禁军截获。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风波平息之际,一封来自边关的急报再次打破平静。
“敌军主力提前发动进攻,边关防线吃紧!”
顾清婉眉头紧锁:“他们在逼我们仓促应战。”
“但这次不一样。”慕容霖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两人迅速拟定应对之策。一方面,顾清婉安排人手在城中散布流言,称朝廷己掌握叛徒名单,并准备大举清算;另一方面,慕容霖亲自率军出城,做出调兵驰援前线的假象,实则暗中布防,等待敌军自投罗网。
果然,敌人误判形势,认为顾清婉和慕容霖己被牵制,遂集中兵力猛攻边关要塞。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顾清婉早己在关键隘口设下伏兵,待敌军深入,一声号令,弓箭齐发,火油倾泻,敌军顿时陷入混乱。
这一仗,顾清婉和慕容霖再度大胜,不仅击退敌军,还缴获大批军械粮草,进一步巩固了边防。
可就在庆功宴上,一名亲信匆匆赶来,在顾清婉耳边低语几句。她脸色一变,随即起身告辞,拉着慕容霖回到帐中。
“我们在审问俘虏时发现了一件事。”她神色凝重,“这批敌军并非全部出自游牧部落,其中一部分人,穿着样式奇特,言语中夹杂异族口音。”
“你是说……”慕容霖皱眉。
“不止一个势力。”顾清婉缓缓道,“而且,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华朝。”
慕容霖沉默片刻,忽然开口:“如果这是一盘更大的棋局呢?”
顾清婉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凛然:“那我们就必须,走好每一步。”
深夜,风雪未歇。顾清婉站在营帐外,望着远方黑沉沉的天际。她知道,这场风暴还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此刻,京城之中,一名身穿紫袍的官员正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
“顾清婉……你果然不好对付。”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但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一切吗?”
他猛然转身,对着窗外的夜色冷笑:“等着吧,你们连真正的对手是谁都没搞清楚。”
话音刚落,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迅速将密信藏入袖中,脸上恢复平静,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过。
远处,一只乌鸦掠过屋檐,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