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前脚刚走,后脚整个腾飞重工就陷入了一种打了鸡血般的狂热之中。
“林总说了,二代机,忘了成本!”
“耿总工,这轴承用克虏伯的特种钢怎么样?就是价格贵了点,一个顶过去一箱。”
“用!必须用!林总的要求是对兄弟们负责,我们做技术的,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耿建义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带着他的那群老伙计,拿着游标卡尺和设计图纸,在车间里吼得震天响。
在他们眼里,林舟己经不是一个老板,而是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愿意为工业理想买单的知己。
而此时,在腾飞产业园另一端的“未来科技实验室”里,气氛则要安静得多,只有服务器散热风扇发出的低沉嗡鸣。
苏晴站在一块巨大的数据屏幕前,屏幕上,无数条绿色的代码瀑布正飞速流过,最终汇聚成一个简洁的界面,中央跳动着两个字——“先知”。
这就是那个被马锐胡扯出来的“量子力学引擎”,在烧掉了上亿经费后,被苏晴和她的天才团队硬生生搞出来的“AI视觉辅助安全巡检系统”原型。
“博士,初步的逻辑闭环己经完成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研究员推了推眼镜,“根据我们的模拟,‘先知’系统理论上可以预判出生产线上超过九千种微小误差,并将事故发生概率降低73%。”
苏晴点点头,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理论终究是理论,数据模型再完美,也需要现实世界的检验。
她需要一个完美的试验场。一个足够复杂,变量足够多,风险点足够密集的真实环境。
“备车,”苏晴的目光穿过实验室的落地窗,望向远处那座冒着白气的巨大厂房,“我们去腾飞重工。”
当苏晴带着她的团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出现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时,整个场面的画风突变。
一边是满身油污、手持扳手,身上散发着金属和汗水味道的老师傅们。
另一边是衣着整洁、眼神锐利,空气中都弥漫着“知识”味道的年轻科学家。
像是两个时代的对撞。
耿建义听完苏晴的来意,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AI安全巡检?”他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手上的机油,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怀疑,“小苏博士,我敬重你是个人才。但我们这行,靠的是手,是眼,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
他指了指身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钳工,“老张的耳朵,隔着十米远就能听出三号冲压机的轴承缺了半滴油。你这堆摄像头和代码,能做到吗?”
苏晴没有反驳,只是平静地回答:“耿总工,我无法保证它能听出缺了半滴油,但它可以提前三天,通过分析设备振动的微小频率变化,告诉您那个轴承即将缺油。”
耿建义被噎了一下,但他依旧不服气。在他看来,这些年轻人搞的东西,花里胡哨,脱离了生产的本质。是对他们这些老工匠几十年心血的一种不信任。
气氛一时有些僵持。
最终,还是林舟的一通电话打破了僵局。电话里,林舟只说了一句话:“让苏博士随便折腾,经费从我个人账户走,就当是给耿总工你们的新玩具。”
有了老板的最高指示,耿建义没法再拒绝。但他心里那股老派工程师的倔劲儿上来了。
“行,林总的面子我不能不给。”耿建义看着苏晴,沉声说道,“不过,我有个条件。你们的系统装好后,我会让我的老师傅们,在生产线上随便哪个地方,设置一个极其隐蔽的故障。这个故障,只有我们几个老家伙知道。”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如果你的‘先知’能把它找出来,我就当着所有工人的面,承认这玩意儿比我的眼睛好使。如果找不出来……哼,那就请你们把这些‘高科技玩具’,全都拆走。”
这是阳谋,也是一个老工匠最后的尊严。
苏晴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可以。”
挑战被欣然接受。
很快,上百个高清高速摄像头、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如同藤蔓般悄无声息地攀附在车间的各个角落,连接到机房里一排排散发着蓝光的服务器集群上。
耿建义和他的“银发天团”站在车间中央,看着这些陌生的入侵者,眼神复杂。
苏晴的团队则在临时搭建的控制台前,敲下最后一行代码。
“滴——”
随着一声轻响,屏幕中央的“先知”二字,由静止的白色,变成了缓缓流动的金色。
“先知系统,正式上线。”苏晴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嘈杂的车间,“耿总工,你们的‘考题’,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