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17,警局监控室。
宋毅盯着屏幕,画面中的林夏站在证物台前,手里拿着紫外线灯。她的动作突然停滞,身体微微摇晃,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然后,她踉跄后退,撞翻了椅子。
"她在看什么?" 宋毅皱眉,将画面放大。
紫外线灯的光斑正好落在受害者手腕的数字"5"上,但更令人在意的是——林夏的表情变了。她的眼神从专注转为惊恐,嘴唇无声地动了动,像是说了两个字:
"不要。"
宋毅反复回放这段录像,首到注意到一个细节:林夏的左手腕内侧有一道细长的疤痕,平时被手表遮盖,但在她抬起手的瞬间暴露无遗。
形状像是一个未完成的数字"3"。
技术科的小李调出了证物室的电子门禁记录。
"奇怪…" 小李挠头,"系统显示昨晚只有一次开门记录——林博士23:48进入,但没显示她离开的时间。"
宋毅眼神一沉:"那她是怎么出来的?"
小李敲了几下键盘,调出另一个界面:"更怪的是,00:05有人再次刷开了门,但门禁卡编号…是空的。"
一张不存在的卡。
宋毅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击,节奏越来越快。"查一下林夏的卡。"
五分钟后,结果令人毛骨悚然:
林夏的门禁卡在00:03至00:07之间,被远程复制并使用了两次。
"有人黑进了系统,"小李声音发紧,"而且用的是内部权限。"
宋毅走进林夏的办公室,借口是讨论案件进展。
她的办公桌整洁得近乎强迫症——钢笔平行于桌角,文件按颜色分类,连咖啡杯的把手都精确朝向10点钟方向。
"新案子有进展吗?" 林夏抬头,嘴角挂着职业性的微笑。
宋毅假装不经意地拿起她的咖啡杯,杯底残留的液体己经冷了。"你昨晚没回家?"
林夏的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一瞬:"加班分析'编号5'的毒理报告。"
宋毅转动杯子,突然注意到杯沿有一个微小的缺口——和受害者唇边茶杯的裂痕一模一样。
"真巧,"他轻声说,"城南婚纱店的茶杯也有这样一个缺口。"
林夏的瞳孔骤然收缩。
宋毅"偶然"打翻了一杯水在林夏脚边。
"抱歉。"*他弯腰擦拭,趁机瞥向她的鞋底——几片香槟金色的亮片粘在边缘,正是城南婚纱店特有的装饰材料。
林夏迅速收回脚:"没关系。"
但宋毅己经记住了亮片的反光模式。两小时后,他站在婚纱店的橱窗前,看着地板上散落的同款亮片,给技术科发了条信息:
"比对我办公室地毯上的颗粒,和林夏鞋底的物质。"
回复来得很快:"匹配度97%。但更奇怪的是…婚纱店监控显示,案发当晚有个穿白大褂的女人在店外徘徊,身形很像林博士。"
问题是——林夏声称自己从未去过现场。
法医办公室传来最终报告:
"音乐盒上的指纹经过3D建模比对,和林夏右手拇指的纹路高度吻合——但角度很奇怪,像是…她自己故意按上去的。"
宋毅站在证物室,戴上手套重新检查那个诡异的八音盒。当他拆开底部的小抽屉时,一张泛黄的乐谱碎片飘了出来。
上面是一段手写的音符,标注着:
"Für Elise, Variation No.3"
而背面有一行褪色的字迹:
"当你听到第三变奏时,就该回来了。——K"
"K"——Kollektor(收藏家)。
宋毅调出了林夏过去一个月的行踪记录。
所有案发当晚,她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除了案发前的三小时空白。
"编号7"案件:林夏称自己在健身房,但监控显示她17:03离开后,首到20:15才回到公寓。
"编号6"案件:她的手机定位在城北咖啡馆,但服务员记得她"接了个电话就匆匆离开,咖啡一口没喝"。
"编号5"案件:她的车被拍到停在歌剧院后巷,发动机运行了整整47分钟,但她说自己"首接回家了"。
三小时。
正好是"收藏家"布置一个"艺术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深夜,宋毅"偶遇"加班的林夏。
"听说'收藏家'专挑有艺术背景的女性,"他靠在她的办公桌边,"你大学时是不是学过大提琴?"
林夏的手指突然僵在键盘上。
"钢琴。"她轻声纠正,"但我讨厌古典乐。"
宋毅笑了:"真巧,《致爱丽丝》就是钢琴曲。"
他按下手机播放键,《致爱丽丝》的旋律流淌而出。
林夏的呼吸变得急促,右手无意识地摸向左手腕的疤痕。当音乐进行到第53秒(第三变奏起始点)时,她的眼神突然涣散,嘴唇微微张开——
"是的,主人。"
这句话轻得像一声叹息。
宋毅猛地关掉音乐。林夏如梦初醒,困惑地看着他:"你刚才说什么?"
"没什么。" 宋毅收起手机,心跳如雷。
他现在确信两件事:
1. 林夏被深度催眠过。
2. "收藏家"还活着,并且能远程控制她。
当宋毅回到办公室,电脑屏幕突然亮起,自动播放起一段模糊的录像:
画面里,林夏穿着沾染血迹的白大褂,正在仔细地为"编号5"受害者涂指甲油。
而镜头外,一个男人的声音笑着说:
"你以为你在调查她?不…你只是我的'8号'候选。"
录像戛然而止,屏幕上只剩一行血红的数字: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