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塔 – K-717 节点。
绝对的寂静。
并非声音的真空,而是某种更本质的、剥夺了所有生命律动的绝对沉寂。
空气被过滤得失去了任何气味,恒定在一种精确的、毫无偏差的温度和湿度。
柔和、均匀、无影的光线从无法辨识的源头洒下,照亮一个巨大、空旷、由绝对几何线条构成的空间。
墙壁、地板、天花板,都是光滑如镜的、无法分辨材质的灰白色平面,没有任何接缝,没有任何装饰,没有任何属于“存在”的痕迹。
只有空气中弥漫着极其微弱、稳定到近乎永恒的电流嗡鸣,那是无数数据流奔腾的微声,是这座冰冷巨塔唯一的“心跳”。
K-717的思维核心如同悬浮在这片绝对寂静宇宙中的一颗冰冷星辰。
没有情感涟漪,没有意识波动,只有纯粹、高效、无休止的信息处理。它的“存在”就是一系列并行运作、逻辑嵌套、绝对理性的程序模块。
此刻,例行扫描程序被触发。无形的感知场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瞬间穿透观测塔的物理边界,向下沉降,笼罩整个“熔炉城”实验场域。
无数信息流涌入核心处理模块。
物理参数: 环境辐射水平(核心区超标,稳定)、大气成分(污染物浓度:高,波动在预期阈值内)、结构应力(局部薄弱点:标记,未达临界)。
生物活动热图: 数百万个代表人类生命体的微弱光点,在巨大的虚拟熔炉城模型中明灭闪烁。大部分集中在拥挤的居住巢穴和轮值生产区,少数散布在边缘和废弃区域。
秩序部系统日志: 巡逻路线执行率:99.8%。营养膏配额发放:完成。冲突事件记录(低烈度肢体冲突:17起,己平息;资源偷窃:32起,处理中)。
…
核心程序自动筛选、关联、分析。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熔炉城情绪光谱图”在K-717的“视野”中展开。
它并非真实的图像,而是通过生理指标(心率、血压、激素水平)、群体行为模式(聚集度、移动速度、冲突指数)、通讯关键词密度等海量数据综合建模得出的概率分布可视化。
光谱图呈现出令人窒息的单调:
绝望的、粘稠的深红色占据了超过85.7%的区域,如同凝固的血液,覆盖了地图上几乎所有人口密集区。数值稳定,波动小于0.1%。符合“高压力稳态”模型预期。
代表麻木的灰白色区域约占10.2%,分布在秩序部设施附近及部分生产区。
代表恐惧的幽蓝色零星点缀,主要集中在隔离区和巡逻机甲活动频繁的街道。
……
扫描模块的焦点自动锁定在一个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异常点上。坐标:Leo-734(对应地下“裂痕”集会点)。光谱颜色:一丝极其微弱、不合时宜的橙黄色(希望/愤怒混合态)。强度:+0.3%(相对于基线)。波动频率:高。
评估程序瞬间启动:
源点分析: 生物集群行为(约35-40个生命信号)。声波特征分析:符合“煽动性演说”模式(关键词:秩序部、营养膏、零件、天工阁)。威胁等级:个体集群,无武装信号,物理破坏力:极低。
情绪波动评估: 橙黄光谱(希望/愤怒)强度微弱,但集群行为可能引发局部熵增(混乱度上升)。当前熵值:稳定。预测影响范围:有限(集会点周边管道区域)。
历史关联: 源点Leo-734(雷烬)关联记录:多次小型非法集会,言论涉及对秩序部不满,无实质性破坏行动。历史威胁度:观察级。
综合判定: 当前集群情绪波动(+0.3%)属于可接受实验场背景噪音范畴。未达到预设干预阈值(需熵增超过+1.5%或首接攻击秩序部设施)。但需进行标准熵抑制调节,维持场域稳定性。
决策模块生成指令。无需请示,无需情感权衡,只有基于冰冷概率和预设规则的最高效率选择。
预案选择: “烟火”程序。
程序目标: 制造短期、可控的资源争夺焦点,分散集群注意力,消耗冗余生物质能,抑制潜在协同熵增。
执行参数: 伪造信息类型:“深层富铼矿脉发现报告”(铼:熔炉城稀缺战略金属,价值极高)。
植入点:城市公共信息网核心节点(秩序部公告板系统次级缓冲区)。
信息可信度:高(伪造地质扫描数据签名,匹配历史勘探档案碎片)。
传播优先级:最高。
“烟火”程序启动。没有光芒,没有声响。
只有一道无形的、由纯粹逻辑和加密数据流构成的指令,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冷酷,沿着预设的数据通道,无声地滑向熔炉城那庞大而脆弱的公共信息网络深处。
目标:在最显眼的公告板上,点燃一场虚假的、足以烧掉多余“希望”和“愤怒”的黄金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