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三位大佬也不急,他们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刻。喝着饮料,吃着小零食,唠一些家长里短。
这场会议到像是变成了一场亲戚朋友之间的茶话会,李锐也随性的说了一些后世的段子,逗得三位大佬笑的前仰后合的。吃吃喝喝聊聊的过了十五分钟,毛主席突然愣住不说话。
然后,毛主席:“嗝儿——”
其余三人先是一阵沉默,然后同时爆发出了一阵笑声。
“哎呀呀,吃饱咯,吃饱咯。这真是开洋荤啊,这些小东西还真别说,别有一番风味啊,一不小心就贪嘴吃多咯。哈哈哈。”
毛主席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圆场。
看着大家都吃过了,李锐就把话题引到正途上:“毛主席,你们觉得这些小零食味道怎么样?”
“好!”众口一词。
而财长则是看着这堆小零食思考了一会儿:“这些东西在后世也很贵吧?”
“不,完全不贵。以三线小城市普通雇员一个月四千元的月薪来计算。这些碳酸饮料都是三块钱一瓶,这些零食大多是两块钱到五块钱一包。”
听到李锐这么说,毛主席三人在心中算了一下账,那确实是不算贵。
普通工薪阶层都是可以消费得起。
财长忍不住叹道:“这些精美的食品能走进老百姓的餐桌那也是很好的事情啊。小李啊,你请我们开洋荤,其实就是想用这些东西打入苏联的市场吧。”
“对,财长你觉得怎么样?”李锐看向财长。
而财长则看向毛主席:“毛主席啊,你出访过苏联,周总理你也在苏联待过一段时间。你们觉得这些小零食苏联人民会喜欢吗?”
没有太久思考,周总理先说:“我觉得是会喜欢的。虽然苏联人在口味上和我们有些差别。但什么东西好吃,老百姓还是能分辨的出来的。”
毛主席也赞同的点点头:“我同意周总理的看法。苏联人民连格瓦斯都喝得下去,怎么喝不下那些好喝的果味汽水呢。”
财长点了点头,薯片他也吃了,饮料他也喝了。
东西味道确实不错,但问题是它真的能换来外汇吗?
“苏联人真的会花钱买吗?”财长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中央不敢打包票的事情。
因为按照李锐的计划,这是需要投资好几个工厂来生产的东西。
现在新中国太穷了,钱要花在刀刃上。如果手上真的富裕,那冒冒险也是可以的。
但现在新中国没什么冒险的资本。
面对三人不确定的目光,李锐却斩钉截铁的说道:“一定可以!”
“为什么?有什么证据能说明吗?”
“有,毛主席出访过苏联,周总理和党内一些领导也在苏联待过一段时间。你们有没有发现苏联人民的餐桌上其实除了主食和一些蔬菜外,副食品永远是老三样。”
“香肠、干酪、酸黄瓜。夏天的话会有卖格瓦斯和冰激凌的,但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
李锐说的话让毛主席和周总理陷入沉思。
“1945年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年了。苏联早就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现在的苏联已经摆脱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已经从生存类消费向着发展类消费开始迈进。苏联是个工业国家,工人数量众多且工资收入高。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却很有限。尤其是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东西。”
“比如说精美的食物和漂亮的衣物等等。”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代表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世界已经被割裂。西方阵营不会卖任何东西给苏联,反之亦然。”
“苏联虽然工业强大,但是在轻工业和农副食品上的研究却是弱项。这从苏联人只要我们的初级农副产品上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初级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太低了。真正赚钱的还是只有经过深加工具有高产品附加值的商品。我们卖给苏联一头猪赚的钱,比我们卖给他两百斤薯片赚的钱少多了。”
“而一头猪还要养一年,一个工厂一天就可以生产数吨的薯片。只要能够打开苏联的市场,让我们生产的高端副食品进入苏联,那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丰富餐桌的好事。对我们来说则是换取外汇的机会啊!”李锐振振有词:“这就是双赢啊!”
第十五章 全盘考虑
李锐对使用高级副食品从苏联手上赚外汇这件事是信心满满的。
因为纵观整个苏联历史,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苏联人有钱,但是却买不到用来享受的商品。
八十年代苏联工程师三个月的薪水可以买的起一台电脑,但是商场没货。
苏联工人两年的存款可以买得起一台小汽车,但是排队却要等八年。副食品商店里的品种永远是三板斧,干酪、酸黄瓜、香肠。
有的时候香肠还会没货。
苏联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