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
带着网咖回1950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带着网咖回1950 > 第18章

第18章

加入书架
书名:
带着网咖回1950
作者:
一斤小鳄梨
本章字数:
2016
更新时间:
2024-12-04

匮乏吗?不,其实完全不匮乏。
  但苏联人莫名其妙的就是缺乏各种副食品。
  这其中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
  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苏联后期因为粮食不足导致了民众的恐慌。
  所以粗暴的认为苏联的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
  但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解体后的俄罗斯能从农业进口国变成欧洲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这就不是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可以解释的。
  应该说在冷战开始后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向着重工业严重跑偏。
  因为他们要和欧美对抗。
  而民众需要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副食品。
  虽然苏联中央也很关注老百姓的餐桌。
  但是却简单粗暴的将副食品产能不足与饲料画上等号。
  于是苏联大量进口各种用于养殖业使用的饲料。
  而这其中有很多浪费在了运输和仓储上。
  再加上苏联后期高层官员老龄化严重,许多人尸位素餐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基层官员没有升迁希望而全面捞钱贪污化等等。
  许许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最终导致了苏联一边大规模进口饲料粮。
  但老百姓的餐桌上始终没有多余的副食品。
  而且苏联对食品科学工程,尤其是现代化工厂食品的研究程度重视远不如欧美。
  这也导致了苏联虽然说是也有生产自己的农副食品和零食饮料。
  但口味却非常一般。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俄罗斯时代。在后世提到俄罗斯食品,李锐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有多么好吃。
  而是感叹老毛子用料真实在。
  不论巧克力还是糖果亦或者是饼干等等,老毛子是真的舍得放料。这是一种夸奖,也从侧面反应了俄罗斯食品科学的不发达。
  因为在和国际同行的竞争中,他们缺乏技术力,只能以这种方式争抢市场。
  真以为俄罗斯的食品商人不羡慕那些欧美食品公司只依靠一堆化学调味品和普通材料就能从自己国家大巴捞钱吗?
  俄罗斯的食品厂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技术上达不到。
  而且专利上也被欧美同行设置了专利壁垒。
  食品科学是一门非常高深且复杂的学问。
  李锐这两天让人找的食品科学类的论文打印出来能堆满一排书架。
  就以李锐准备作为突破口的饮料举例。
  为什么到了后世,世界饮料巨头只剩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强争霸的局面?
  说到底就是这两家在食品科学上下了大功夫。
  在后世别人说起百事或者可口可乐的成功都会从营销、广告、成本、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可是在1950年,这俩家公司已经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他们有营销吗?有,但靠的可不全是营销。这个年代他们拼的还是口味。
  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各种饮料厂,为什么最后全输了?说到底口味不如人家。
  因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是最早重视食品科学的饮料公司。
  他们在不断的改良自己的配方,改良自己的口味。
  而李淳之所以想要开汽水厂甚至后续的零食厂,他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汽水厂和零食厂的技术门门槛较低,最大的技术门槛就是现在还没被现在化学家发现的一些化学成分。
  只要有后世带来的化学配方,那就可以模仿到后世零食八九成的味道。
  第二则是生产成本很低,后世一瓶可乐卖三块。
  其中最大的成本是用来包装的塑料瓶或易拉罐。
  第二大成本是饮料里的水和运费,至于其他的东西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这是一个利润高而成本低的产品。
  第三,生产汽水几乎不占用中国的口粮,甚至可以不使用蔗糖而全部使用阿斯巴甜类的代糖制作。
  就算是后面生产薯片和膨化食品,那也只需要极少的口粮。
  第四,这些加工厂一旦成立,那就能扩大城市就业岗位。
  而城市制造业岗位增多则可以拉动相应的服务业岗位增加。
  第五,如汽水厂这样的产业一旦落地,并且能抢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
  那么国内的汽水厂就可以盘活上下游产业。
  从包装印刷到化学制备,一条龙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
  第六,以上种种都能顺利落实的话,那么势必会让城市产业工人数量变多。
  而工人变多则相应的可以扩大内需。
  外贸这种事情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计算盈利多少,而是要全盘考量。
  如今李锐的身份已经是破晓基地的主任,享受部级待遇的干部。他已经带入自己的角色,考虑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
  而不是从一个时空倒爷的身份考虑,怎么样才能赚更多钱。因为对于国家来说,只有工厂里炼的钢,农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