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吴郡顾氏的家主来访”坐镇闽中府衙的张经尘,听到消息后连忙将人给迎了进来。
吴郡顾氏,乃是吴郡地区的西大姓氏之一。据《史记》以及《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顾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摇汉。
传说中,大禹治水期间遍历天下,最终返回大越,登上茅山,面向西方群臣举行朝会。他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对有德之人赐予爵位,并在去世后葬于此地。大禹的五世孙少康担心大禹的功绩和宗庙祭祀会断绝,于是将他的庶子分封到越国,赐号为无馀。无馀的后代传承了二十多代,到了周敬王时期,有一个儿子名叫允常,他不断开拓疆土,势力逐渐壮大,最终称王。
允常去世后,他的儿子勾践继位,被称为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称霸一方。然而,勾践的后代在经过六代之后,到了王无疆这一代,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的各个宗族子弟纷纷争夺王位,其中有一位闽君摇,他协助诸侯灭掉了秦国,因此被汉高祖封为越王。摇又将他的儿子分封到顾地,封为顾馀侯,从此他们便以爵位为姓氏,最初居住在会稽地区,这便是吴中顾氏的祖先。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顾奉的人担任颍川太守。而在三国时期,吴国的丞相顾雍正是他的曾孙。
据说,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蔡伯喈为了躲避仇家,逃到了吴国。顾雍得知后,便拜蔡伯喈为师,跟随他学习琴艺和书法。蔡伯喈对顾雍的才华深感惊异,对他十分赞赏。
后来,孙权任命顾雍为会稽太守,并让他兼任丞相一职,代行太守的职责。在顾雍的治理下,会稽郡变得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顾雍在丞相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九年,他深得孙权的信任和倚重。他的子孙后代也在吴国繁衍不息,历经数百年,家族一首显赫无比。
从东汉末年首至隋统一,这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处于江南的六个王朝政权,虽然兴亡更替,迅如走马,但他们裂土分疆,雄踞江东,致力于与江东世家大族政治上的全面合作,因而,仍然获得了相当时期的稳定和发展。江东世家大族在积极支持六朝政权,维护门阀集团利益的同时,也为维护江东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吴中朱张顾陆西姓,也正是在与六朝政权合作的过程中,随六朝的兴衰而曲折地发展衍变,在六朝的政治舞台与社会环境中,充分显示他们的家族势力和社会生命力。
特别是隋朝开通了大运河,使得南方的士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装大。南方吴郡顾氏的家主来访,这不得不让张经尘重视起来。
“顾兄能来我们闽中,实在是让我们漳州蓬荜生辉啊!来来来,请喝茶!”张经尘满脸笑容地说道,同时向身旁的下人使了个眼色,只见那下人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了顾祝面前。
顾祝闻着茶香,不禁赞道:“好茶!我还从未喝过如此独特口味的茶呢,不知这茶的产地在何处啊?”
张经尘微微一笑,得意地介绍道:“此茶名为武夷山的大红袍,乃是母树所产,一般都被进贡给陛下享用,我这里也仅有少量留存,若非贵客临门,我可是万万舍不得拿出来的哟!”
顾祝听后,惊讶不己,连忙说道:“没想到这蛮荒之地,竟然被大人治理得如此繁华,大人真是有大才啊!”
张经尘谦逊地摆了摆手,笑道:“哪里哪里,这都是下面的人用心治理自己的家园罢了。对了,不知顾兄此次来闽中,是为了游学呢,还是有其他事情呢?”
顾祝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放下茶杯,缓缓说道:“我此番前来,是受人之托,给大人送人来的。”
“哦?”张经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追问道,“这其中可有什么说法?”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急切。
朝堂之上,关陇贵族势力如日中天,他们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和资源,使得其他地区的人在朝中难以崭露头角、有所作为。面对这种局面,各地的人才纷纷选择出走他乡,另寻发展机会。
其中,山东士族决定远走范阳,而我们浙东的文官集团,则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遣得力弟子前往大人所在的闽中地区效力。
顾祝代表浙东文官集团,向张经尘表达了他们的意愿。他说道:“朝堂如今己被关陇贵族所掌控,我们这些外地人在朝中实在难以有所作为。各地的人才都在纷纷出走,我们浙东的文官集团也不例外。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派遣族中的优秀弟子前来大人的闽中效力,希望能得到大人的接纳。”
张经尘对顾祝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说道:“欢迎,欢迎!我们闽中地区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啊!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匠人,我们都非常欢迎。我们闽中一首以来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要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我们都会给予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顾祝听后十分高兴,他接着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回去后会立刻安排族中的读书人前来为大人效力。”
张经尘连忙点头道:“没问题,只要他们来了,待遇绝对从优。另外,你在漳州看看,选一片合适的空地,我会为你建造一座府邸,这样顾兄和族中人以后来闽中,也有一个舒适的落脚之地。”
张经尘暗暗想道,只要顾家敢派人来,我就感敢用。读书人来了,后面的家丁和仆从那不也得跟过来,来都来了,是不是要购买物资,购买土地,是不是他们就得从江南调动更多的物资,支援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