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马超、黄叙、庞德西将率关西军士兵,虽未动武,却巧施妙计,不多时,士子们便纷纷受伤倒地,被抬离现场。
风波稍平,诸葛牧望向刑场。
刑场上,上千人跪倒在地,面色如土,低头认命。他们身后,无数刽子手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动手。
确切地说,此次行刑共涉及一千三百五十二人。曹操既下令夷孔融三族,孔融的父母、兄弟、妻子皆难逃一死。对于孔氏这种数百年望族而言,这千人并不算多。
多亏曹操未丧失理智,未将孔氏一族赶尽杀绝,否则刑场上孔氏族人之数恐以万计,诸葛牧对此亦无诧异之感。
正因如此,他才应允荀彧、杨彪等人,会竭力营救孔融的一对子女。
毕竟,区区二人,隐匿于成千上万将被处决的孔氏族人之中,若非刻意寻找,极难被察觉。
况且,刑场上负责辨认死者身份的尽是诸葛牧麾下的关西士兵,对他而言,操作此事轻而易举。
诸葛牧仰望尚未至日中时分的太阳,自监斩的案几前踱步行至行刑队伍最前端,孔融正跪伏于此。
“孔融,行刑前你有何遗言?”
言毕,诸葛牧示意维持秩序的黄叙捧上一碗酒,置于孔融面前。
孔融望向诸葛牧,目中情感复杂,终化为深深的谢意。
“多谢将军保全吾子女!”孔融低语道。
随即,他将诸葛牧置于身旁的酒碗踢至一旁,向众人高呼:“曹操,奸贼也!”
“人神共愤,必遭天罚!”
“他若不死,大汉江山迟早沦入曹贼之手!”
“郗虑、路粹,尔等助纣为虐,必遭报应!”
孔融怒斥连连。
副监斩官郗虑、路粹闻此,眉头紧锁。
“砰!”
郗虑性情急躁,一拍案几,指着孔融怒斥:“罪囚孔融,至死不悟!”
“临死之际还敢辱骂司空大人及我等朝臣,来人……”
“给我重重掌嘴!”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面对郗虑的命令,诸葛牧麾下的关西军士兵竟不为所动。
“愣着作甚,还不速去执行!”郗虑厉声命令关西军士兵。
诸葛牧目睹此景,心中暗叹。
“郗大人,人将死矣,何必再辱?”
言毕,诸葛牧瞥了一眼太阳,重回座位,拾起斩首令牌掷于地上,背对刽子手下令:“行刑!”
闻听主监斩官之命,一众刽子手不再迟疑。
他们卸下孔融及其族人颈上的枷锁,将烈酒喷洒于刀刃之上。
刽子手高举大刀,刀光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首指孔融及其族人的脖颈。
“嗤啦!”一声,鲜血喷涌而出。
孔融的头颅高高抛起,无头之躯跪立片刻,旋即轰然倒下。
孔融身后的族人,亦遭遇了同样的厄运。
西市刑场上,血气弥漫,令人窒息。
然而,处决上千人并非易事,诸葛牧难以召集足够的刽子手一次性消灭孔氏全族。孔氏族人被分批带上,一排接一排,期间,恐惧使得不少孔氏族人昏厥,却终究难逃一死。孔融三族遭诛,曹操此举有力地震慑了反对势力。
八月十五,曹操不再掩饰其野心,正式受封丞相。当日早朝,文武百官步入宣德殿,殿外器乐齐鸣,钟鼓交响。小黄门高声宣告百官入朝,诸葛牧随众步入。身为雍凉大都督,他站在武将前列,地位尊贵,前方便是太尉杨彪。
刘协在宦官搀扶下,缓缓登基。众臣在曹操的带领下躬身行礼,宣德殿内回响着朝拜之声。刘协端坐龙椅,询问百官有无奏报。诸葛牧注意到,刘协的目光紧锁曹操,面色凝重。刘协聪慧过人,于今日朝会中己觉异样。
此时,马腾挺身而出:“陛下,臣有奏。”诸葛牧心中暗赞曹操布局巧妙,马腾作为中立之人,实为推举曹操为丞相的最佳人选。刘协望着马腾,心中略有印象,却也感到绝望与无力。他面色如常地问道:“卿有何奏?”
马腾望向曹操,出列言道:“司空大人自平定董卓以来,战功卓著,征讨袁术、刘备,战胜袁绍,更解除鲜卑、乌桓之患,对大汉复兴功不可没。臣以为,其功应赏!”刘协心中暗惊,从未闻臣子当面请赏。曹操己居司空之位,如何再赏?莫非封王?刘协深知高祖遗训,非刘姓不得封王,他隐忍不发,静观曹操如何应对。
在马腾之后,御史大夫郗虑站了出来,对刘协进言:“陛下,我请求恢复丞相一职,废除三公制度。”
此言一出,忠于汉朝的大臣们震惊万分,纷纷指责郗虑背叛了汉朝的祖制,行事违背天意。他们纷纷向刘协进谏,要求严惩郗虑。
刘协听到郗虑的提议,心中震动。他意识到曹操的野心竟是觊觎丞相之位。他深知丞相权力之大,如同历史上的王莽,借丞相之名行篡位之实。正因如此,先祖光武皇帝废除了丞相,设立三公以制衡。
刘协看向曹操,心中暗自思量:曹孟德今日想要丞相之位,日后是否还要谋取皇位?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将希望寄托在太尉杨彪和司徒赵温身上,期盼他们能站出来反对曹操。
幸运的是,两人似乎感受到了刘协的困境。但很快,杨彪站了出来,却让刘协心寒如冰。
“陛下,老臣近来体力不支,恐怕难以为陛下继续效力。恳请陛下允许老臣告老还乡。”
话音刚落,赵温也站出来请求告老。
“老臣也年迈了,请陛下成全。”
此言一出,宣德殿内顿时陷入混乱。尚书令荀彧复杂地望向曹操,瞬间明白了诸葛牧不愿参与其中的原因。连杨彪和赵温都己被曹操暗中收服。
此刻,曹操成为丞相己成定局。即便诸葛牧支持刘协,也难以阻止曹操。
武将中,诸葛牧见时机己到,向马超、黄叙示意。
马超、黄叙齐声说道:“请司空大人为天下百姓着想,接任丞相之位!”
此言一出,支持曹操的武将们纷纷响应,齐声高呼,声威浩荡,远超之前忠汉大臣请求惩治郗虑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