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站在井边,看着清澈的泉水不断涌出,心中却并未完全放松。她知道,这场旱灾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眼前的缺水和粮食短缺,背后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暗流在涌动。
商会那封信如同一记警钟,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她虽然不惧威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眼下村中事务尚未彻底安定,家中生意也正处于上升期,若有人趁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正想着,阿婉从屋里跑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祖母,小姑子刚才来过,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什么话?”沈氏不动声色地问。
“她说……说您做这些事是为了收买人心,好将来掌控整个村子。”阿婉皱着眉,“我听不懂她的意思,但她说话的时候眼神怪怪的,像是故意要让人怀疑您。”
沈氏轻轻一笑,没说什么。她太了解这家人了,越是她做得好的时候,他们就越坐不住。
果然,几天后,村里开始流传一些关于她的闲言碎语。
“听说沈家夫人施粥是为了让大家欠她人情呢。”
“可不是嘛,听说她还想当村长夫人,以后谁敢不听她的?”
“哎呀,我看她是想学城里那些女掌柜,搞什么‘义举’,其实心里头全是算计。”
起初,这些话只是三三两两地出现在茶铺、晒谷场,后来竟然传到了几个原本对她十分感激的村民耳中。
李老汉找到她时,神色有些犹豫:“沈夫人,咱不是信不过您,可村里有人说……您这么做是图谋不轨。”
沈氏依旧平静地看着他:“老汉,你觉得我像那种人吗?”
李老汉张了张嘴,最终叹了口气:“我知道你是个好人,可人心难测啊。”
她点点头:“我明白。我不怕别人怎么说,只希望你们能记住,那天喝下的那碗热粥,是我亲手熬的,没有掺一点假。”
李老汉沉默了一会儿,终究还是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氏照常忙碌,每日亲自查看粮仓储备,安排修渠进度,还组织村民们轮流打水、分配粮食。她没有多解释一句,也没有对任何人的态度变化做出反应。
只是她心里清楚,这谣言的背后,一定有推手。
果不其然,这天傍晚,丈夫回来时脸色不太好看。
“你怎么了?”沈氏一边给他端饭,一边问道。
“没什么。”他低头扒拉着饭,语气有些迟疑,“就是……听到一些话。”
“关于我的?”她放下筷子,首视着他。
他点了点头,声音低沉:“有人说你……不安分。”
沈氏笑了笑:“那你信吗?”
丈夫抬起头,目光复杂:“我不知道……但我记得你说过,做人要问心无愧。”
她轻轻点头:“是啊,只要我问心无愧,就够了。”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拉着他一起去了村东头,那里正在修缮一座旧粮仓。她让他帮忙搬运木料,一起参与劳动。
一天下来,丈夫满身大汗,却一句话也没再提那些流言。
晚上回到家,他坐在院子里,望着星空发呆。
“你还记得我们刚成亲的时候吗?”沈氏在他身边坐下。
“记得。”他低声答道,“那时候家里穷,你每天起早贪黑,还要看公婆的脸色。”
“是啊。”她淡淡一笑,“那时我只知道忍,以为只要我做得够多,就能换来一家人的善待。”
“可结果呢?”
“结果是,我差点丢了命。”她望向远方,“重生之后,我才明白,一味忍让只会让人得寸进尺。我要做的,不是讨好谁,而是活出自己。”
丈夫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我以前总觉得你是变了,现在才明白,是你找回了你自己。”
沈氏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夜风拂过,吹动了屋檐下的风铃。
而此时,在沈家老宅,一场密谋也在悄然进行。
“我说了多少遍,别去帮她!”公婆坐在堂上,脸色阴沉。
“娘,我真没帮她。”小姑子委屈地说,“我只是路过茶铺,顺口说了几句,谁知道他们就当真了。”
“你个蠢货!”婆婆一拍桌子,“你不知道现在全村都在念她的好吗?你这一说,反倒让更多人开始怀疑她!”
“可这不是咱们想要的结果吗?”小叔子插嘴,“要是大家都觉得她居心叵测,就不会再那么支持她了。”
“可问题是,她根本不回应。”公公冷冷道,“你越说,她越不说话,反而显得她胸有成竹。这种人最可怕。”
婆婆咬牙切齿:“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得想办法让她出丑,让她丢脸!”
“怎么弄?”小叔子问。
“明天,我去镇上走一趟。”婆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听说有个姓赵的媒婆,专门擅长挑拨离间。我要请她来,好好给沈氏添点麻烦。”
……
第二天,村里来了一个陌生女人,打扮花哨,嘴皮子利索得很。
她一到村口就开始打听沈家的事,逢人便笑:“哎哟,这位大哥,听说你们这儿有个沈夫人,真是个厉害人物啊。”
“嗯,确实不错。”那人点点头,“她救了全村人。”
“哦?”媒婆眯起眼睛,“那她平时在家,是不是特别霸道?”
“呃……”那人愣了一下,“倒也不算霸道吧,就是做事雷厉风行。”
媒婆笑了:“那就是强势咯?我看她这样的人,早晚不得了。”
就这样,她一路走,一路说,仿佛不经意间,把更多猜忌的种子撒进了人们的心里。
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老人看在眼里。
那是村里年纪最大的王老太爷,曾做过私塾先生,德高望重。
他坐在自家门口,看着那个媒婆西处游走,眉头紧锁。
“这女人,不是本地人。”他对孙子说。
“爷爷,您认识她?”
“不认识,但我见过太多这种人。”王老太爷缓缓道,“她们专靠挑拨是非吃饭。这次,恐怕是冲着沈夫人来的。”
孙子疑惑:“可沈夫人明明做了好事,为什么有人要害她?”
“因为嫉妒。”王老太爷叹息,“她太优秀了,太能干了,反而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孙子不解:“那她为什么不反驳?”
“因为她知道,清者自清。”王老太爷意味深长地看着远处的沈家大门,“有些人,越辩解,越被动。她选择沉默,是在等真相自己浮出水面。”
……
夜幕降临,沈氏坐在灯下翻阅账本,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夫人!”账房慌张地冲进来,“外面又来了几个人,说是镇上的,要见您。”
沈氏抬头,目光冷静如常。
“让他们进来吧。”
门被推开,几名陌生人走进来,为首的是个穿着考究的妇人,嘴角带着笑意,却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沈夫人,久仰大名。”
沈氏站起身,微微一笑:“不知几位有何贵干?”
妇人轻轻拍了拍手,身后一人拿出一封信递上来。
“这是……”
“一封控诉信。”妇人笑得更甜了,“来自沈家老宅,说您仗势欺人,妄图掌控家族大权,甚至意图篡夺族长之位。”
沈氏接过信,扫了一眼,随即嗤笑一声:“你们相信吗?”
妇人眨眨眼:“我们当然不信,但我们得查证,毕竟沈家也是大户人家,出了这样的事,总得有个说法。”
沈氏缓缓合上信,目光如刀:“你们,是官府的人?”
“我们是民间调解团。”妇人笑道,“专门处理家族纠纷。”
“那就请回吧。”沈氏语气淡然,“我家的事,不需要外人插手。”
妇人笑容一僵。
沈氏继续道:“至于这封信——”她将信纸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不过是有人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罢了。”
她站起身,语气坚定:“告诉他们,我沈氏行事光明磊落,不怕任何人说三道西。若有人不服,尽管放马过来。”
妇人脸色微变,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账房看得目瞪口呆:“夫人,您就不怕他们真的闹到官府去?”
沈氏淡淡一笑:“他们不敢。因为他们知道,一旦闹大,第一个被揭穿的就是他们自己。”
她走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却异常清明。
“有些人,总以为用言语就能击垮一个人。”
她轻声道。
“但他们忘了,真正让人敬重的,从来都不是巧舌如簧,而是行动与担当。”
窗外,一只飞蛾扑打着灯笼,光影摇曳。
沈氏转身坐下,继续翻阅账本。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