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主,您好啊!这是国家赐予您的任命书,从今往后,您就是台北县的县令啦!”张经尘面带微笑,手中捧着一份精美的任命书,郑重地递到了蔡家主面前。
张经尘率领着他的人马,在完成了台中县令的任命之后,便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继续向南进发,前往台南地区,去任命那里的县令;而张经尘则亲自率领另一路人马,马不停蹄地赶往台北,以完成对台北县令的任命。
当蔡家主接过任命书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喜若狂的表情。他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国家终于派人来了,我还以为你们把我们给遗忘了呢!”
张经尘微笑着回应道:“蔡家主,您和您的家族在这里辛勤开拓土地,努力壮大族群,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蔡家主感激涕零地说:“多谢国家的认可和嘉奖!”
接着,蔡家主有些担忧地问道:“那你们以后还会再回来吗?”
张经尘信心满满地回答道:“如今正值盛世,国家繁荣昌盛,国力日益强大。我的船队将会频繁往来于此,不仅如此,我还计划开通这里的商路,促进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蔡家主听后,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他兴奋地说:“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台北县的发展一定会更加迅速,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县城和衙门的修建不必急于一时,你们可以从容地组织人力慢慢进行。毕竟,我们的舰队会在琉球周边游弋,不会有外敌能够轻易来袭。”张经尘沉稳地说道。
台北这个地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不仅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其中基隆港更是后世著名的大港之一,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金矿、银矿和铜矿等。可以说,这里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张亦祥也率领着一队人马抵达了台南。他在这里任命了欧阳家的家主担任台南县令,负责管理当地事务。此外,张亦祥还特别强调,要求台南、台中、台北这三个县,要将港口的修建放在优先位置,以便于闽中的船队前来巡查,促进两地之间的贸易往来。
在张经尘精心策划的方案中,他首先计划设立琉球三县,以此从名义上确立对琉球的统治地位。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彰显其对这片土地的管辖权,更是为了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经尘将着重加强与琉球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通过促进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可以使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贸易活动更加频繁。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然而,张经尘的计划远不止于此。当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将抓住这个时机,大规模地向琉球进行移民。这不仅可以缓解中原地区因战乱而导致的人口压力,还能为琉球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
与此同时,张经尘打算在琉球成立琉球府,进一步加强对这片土地的管理和控制。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固,他会从自己的儿子中挑选一部分人前往琉球,让他们负责管理和治理当地事务。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家族对琉球的影响力,又能培养后代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回到漳州后,张经尘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起来。他迅速召集手下的得力干将,详细商讨并安排调配物资的事宜。经过一番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一支庞大的商队逐渐成形。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张经尘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他不仅亲自监督物资的调配工作,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商队的顺利组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中节度使府的大型海船数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多艘!这些巨大的船只宛如钢铁巨兽,整齐地停靠在漳州的港口,准备承载着各种货物,驶向遥远的琉球。
这些船队装载着丰富多样的货物,其中包括精美的布匹、香气西溢的茶叶、精致的瓷器、洁白如雪的食盐、坚固耐用的铁器以及锋利无比的兵器等等。这些货物不仅是中国的特产,更是琉球人民所急需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
商队出发的日子终于来临,船队在张经尘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驶出了漳州港。一出海,船队便按照预定计划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驶向台南、台中和台北。
与此同时,在琉球岛上,三县的简易码头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中。工人们日夜奋战,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码头的建设。这些码头虽然简单,但却足够坚固,能够承受大量货物的装卸。
当商队的船只抵达琉球岛时,码头上早己挤满了前来迎接的人们。他们兴奋地看着一艘艘装满货物的大船缓缓靠岸,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源源不断的货物被卸下船,运送到了琉球岛上的各个角落。这些货物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为琉球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阿爷,您看看这些兵器,可真是锋利无比啊!”一个身材魁梧、肌肉发达的壮汉兴奋地说道,“有了这些兵器,下次山蛮再来侵犯我们,我肯定能够轻而易举地砍下他们的脑袋!”
“哈哈,是啊!”另一个汉子也随声附和道,“而且这强弓更是厉害,下次我一定能用它射穿那些山蛮的胸膛!”
县尉看着这两个充满斗志的汉子,微笑着说道:“好了好了,这些兵器都是国家特意拨给我们组建防御部队使用的,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物资送来呢。”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一群人正围在一起,对着一堆货物惊叹不己。
“这是盐吗?”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疑惑地问道,“我老汉吃了一辈子的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雪白的盐啊!”
“这是茶叶吗?”另一个人嗅了嗅,赞叹道,“这味道也太香了吧!”
“还有这瓷器,真是太漂亮了!”又有人忍不住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