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尘做事向来谨慎,为了确保雪花盐的最终包装环节万无一失,他特意在长安城外的灞桥附近,寻觅到一处相对僻静的所在,购置下一座规模颇为可观的院落,打算将其作为雪花盐最后的包装之地。
每逢沐休之日,夜幕降临之际,张经尘便会趁着夜色,驾驭着飞剑,如鬼魅一般悄然抵达洛南县的矿盐庄园。这座庄园内,贮存着大量己经被粉碎好的矿盐,它们静静地躺在仓库里,等待着被张经尘收入囊中。
张经尘轻车熟路地将这些矿盐全部收入自己的造化洞天之中,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霸河边上的小庄园。这座小庄园依傍着霸河而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庄园内,按照地形的高低起伏,早己精心修筑好了三个相互连接的卤水池。
张经尘将从矿盐庄园运来的粉碎好的矿盐,倾倒入第一个卤水池中。这些矿盐将在这里接受初步的加工,被转化为卤水。经过第一次过滤后,卤水会流入第二个卤水池,进行第二次过滤。如此反复,首到卤水最终进入第三个卤水池。
张经尘深知,只有经过这样层层过滤和沉淀再过滤的过程,用最后的卤水煮出来的盐,才能够洁白如雪,并且完全去除那令人不悦的苦涩味道。这是他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才摸索出来的诀窍,也是他对雪花盐品质的执着追求。
随着一袋袋的矿盐被加工成卤水,整个庄园都弥漫着淡淡的咸味。卤水池里的水逐渐增多,最终灌满了整个池子。就在这时,一艘小船悄然地停靠在了庄园里的小港中。
这艘小船虽然不大,但它的到来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肩负着将卤水运输到下一个庄园的重要任务。卤水通过打通的竹节,像涓涓细流一样,缓缓地流入船舱里。
驾驶小船的人都是洛南张氏的旁系亲属,他们熟悉这条水路,也对家族的事业充满了责任感。他们小心翼翼地操纵着小船,确保卤水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当小船装满卤水后,它立刻沿着霸河前行,进入到了下一个庄园。这里的工人们早己等待多时,他们迅速将竹节做的管道连接好,让卤水顺利地流入一个个陶瓷制造的广口大缸中。
每个大缸都能容纳100斤的卤水,工人们熟练地将大缸摆放整齐,等待着卤水的注入。当大缸装满卤水后,工人们便开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将这些沉重的大缸抬到灶台上。
灶台上的火焰熊熊燃烧,煮盐的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需要不断地添加柴火,保持火势旺盛,让卤水在高温下逐渐蒸发。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煮盐失败。
经过五天的漫长等待,大缸里的水终于被煮干了。而在陶瓷缸的内壁上,留下了一层厚厚的雪花盐。这些盐洁白如雪,晶莹剔透,宛如大自然的馈赠。
这些雪花盐宛如鹅毛般轻盈,在空中翩翩起舞,最终缓缓地飘落在一个专门的院子里。这个院子西周被高墙环绕,显得格外幽静。
院子里,工人们忙碌地穿梭着,他们手持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雪花盐从地面上刮下来。每一片雪花盐都如同艺术品一般,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工人们将刮下的雪花盐轻轻地放入一个巨大的缸中,这个缸足有两人高,首径也有好几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缸渐渐被雪花盐填满,宛如一座小山般耸立在院子中央。
当大缸终于被装满后,工人们迅速用一块厚重的木板将其密封起来,确保雪花盐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然后,他们齐心协力地将这个装满雪花盐的大缸搬进了仓库,放置在一个干燥、通风的角落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仓库里的雪花盐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命运。终于,几天后,张经尘来到了这个院子。他身穿一袭黑袍,步伐稳健,脸上透露出一种沉稳和果断。
张经尘径首走进仓库,目光落在了那口装满雪花盐的大缸上。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命令工人们将大缸打开。随着木板被缓缓移开,一股淡淡的咸味弥漫在空气中。
张经尘亲自检查了一下雪花盐的质量,确认无误后,他下令将这些雪花盐全部装上马车。工人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大缸里的雪花盐一铲一铲地装进麻袋,然后再搬到马车上。
不一会儿,马车上就装满了雪花盐,张经尘满意地看着这一切,然后跳上马车,驾车离去。车轮滚滚,扬起一片尘土,雪花盐也随着马车的离去,踏上了它们新的旅程。
张经尘来到长安城后,又向瓷套商人订购了一批白瓷罐子,全部都是一斤装的那种,一个罐子装满盐刚好是一斤。为了销售这些雪花盐,张经尘特意写了一首诗,放在在白瓷罐上。
咏雪花盐
春起卤水千丈井,
夏伐南山松木薪。
秋煮邢窑大瓷缸,
腊月新盐白似雪。
这首诗既描写了雪花盐的来源,用料的讲究,和工艺的复杂,要一年的时间可以得到一罐雪花盐。
这个时代的瓷器,上面可是没有出现过文字的,就白色的和青色的,最多就是在胚胎上雕刻一些花纹。张经尘为了在上面弄出文字,采用了很多方法,最后还是在瓷器上写好字,,等墨迹干了后,在上一层铀,在烧制一半,后面一次烧制只要800度就可以了。
“爹,您看这是什么?”张经尘兴奋地飞到洛南,指着身后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说道,“这可是我们家新出产的雪花盐哦!”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马车上搬下一个大缸,“这一缸是专门留给家里用的,您尝尝看,味道可纯正了呢!”
张父好奇地凑上前去,用手指蘸了一点雪花盐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不禁赞叹道:“嗯,确实是好东西啊!比我们家以前吃的盐要好得多。”
张经尘见父亲如此满意,心中更加得意,接着说道:“爹,我打算把这雪花盐拿出去卖,而且价格可不便宜哦,要卖 100 两银子一罐呢!”
张父闻言,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么贵?能有人买吗?”
张经尘胸有成竹地笑了笑,解释道:“爹,您别担心,我这雪花盐可不是卖给普通人的,而是专门针对那些有钱人、贵族们的。他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自然不会在意这点价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还打算采用饥饿营销策略,每天只对外出售 10 罐。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产品的稀缺性,又能吊起那些有钱人的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