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感叹:“董卓竟对数百降兵痛下杀手,血腥至极,如此残忍的心性令人发指。”
又有人好奇:“这连环计究竟是谁设计的?又是怎样让董卓与吕布双双中招?可惜神榜未能呈现详细经过。”
在洛阳丞相府内,董卓愤怒咆哮:“吕布,我必除你!”
随后,楚锋解说:“董卓虽出身卑微,却能借助天子权威登上高位,自身才智不容小觑。但他残暴不仁、骄奢淫逸,严重损害汉室国运。
他全盛时占据司隶、凉州两地,地盘评分为二星;麾下军队超过二十万,战力达五星;上榜的顶尖人才包括吕布、李儒、张辽、徐晃,而荀攸、贾诩虽曾效力却未尽全力,因此人才总评分为七星;此外还有华雄、李傕、郭汜等多位将领,非顶尖人才总计五星;尽管他在凉州羌人中享有极高威望,但因恶行累累,整体声誉仅得二星;他虽凭实力跻身诸侯前列,却因暴虐自毁前程,连环计使他蒙在鼓里,自身综合能力实为三星;挟天子以令诸侯额外加一星。
综上所述,董卓位列大汉诸侯榜第六,总分二十五星。”
言毕,影像消散,众人仍感慨良多。
“董卓若能收敛野心,未必不能成就大业,可惜终究自食恶果,死于吕布之手。”
昔日董卓因舍不得美人而失掉吕布,致使国事凋零。
如今,仙人一次性公开五大名次,令众人倍感畅快。
据传,三天后将揭晓天下五位最强诸侯,其中曹、刘、孙三家,加上袁氏兄弟,似乎己成定局,但其巅峰实力尚待验证。
洛阳丞相府内,董卓面露愁容,吕布、张辽、徐晃相继离去,令他的势力大减。
李儒劝慰道,榜单虽重要,但未入榜者亦不乏可用之才,不必过于忧虑。
董卓听罢点头,未置一词。
陈留郡中,曹操感叹董卓实力雄厚。
然而,楚锋对此并不关心,只专注等待系统评价。
最终,系统给出评分为:认可度5星,讨论度5星,期待值4星,世界影响力4星,总计18星,楚锋因此获9000能量点。
这些能量点虽多,却不足以助楚锋突破当前瓶颈。
他利用剩余时间钻研精神力,同时规划未来榜单。
第三日,遮天幕布浮现,楚锋宣布:“大汉诸侯榜第五名,汝南袁术。”
荧幕中显现出袁术的身影,他身材挺拔,面容俊美,衣着华贵,神情傲慢。
世人议论纷纷,称其为袁家嫡子,出身显赫,实力自然不容小觑。
豫州之地,袁术位列榜单第五,心中颇为不满。
作为袁家正室所出的嫡长子,他本以为自己的地位应更靠前,尤其是看到袁绍——那位庶出的兄长竟也在榜上时,更是感到愤懑难当。
楚锋随后介绍道:“袁术,字公路,出身于汝南郡汝阳县的显赫家族。
其父曾为大汉司空,袁逢之嫡次子,也是袁绍的胞弟。
年轻时游手好闲,成年后才渐趋稳重,并通过察举孝廉步入仕途。”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袁术应大将军何进之邀返回朝廷任职。
然而不久,何进遭宦官毒害,袁术参与了清除宦官的行动。
董卓入京后,欲以袁术为后将军安抚,但袁术因惧其报复而逃离洛阳,转赴南阳避祸。
董卓专权期间,各地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引发了十八路诸侯的联合抗争。
长沙太守孙坚率军北上征讨董卓,路过南阳时,与当地的旧主联合,一同加入袁术麾下,共同向虎牢关进军。
诸侯联军成立后,袁术负责后勤补给工作,确保各营供给充足。
当时,孙坚担任前锋进攻虎牢关,有智囊向袁术献策称:“孙坚勇猛如虎,若他攻下洛阳除掉董卓,可能会对您不利。
不如暂扣粮草,使其军心涣散。”
袁术听从了这一建议,果然造成孙坚军粮短缺,进而被敌方击败。
画面中,谋士对袁术说道:“孙坚虽是猛将,但其志向远大,若助其建功立业,恐日后反噬。
不如先断绝其物资供应,待其退败后再做打算。”
袁术认同此论,最终拒绝提供粮草,致使孙坚部队陷入困境,最终惨败于华雄之手。
孙坚损兵折将,撤回营地,愤而质问袁术:“我与董卓素无怨隙,愿为先锋冒死攻城,公则为助剿逆贼,私则为将军效力。
将军为何轻信谗言,拒发粮草,致我惨败?”
袁术闻言惊惧,良久方道:“文台莫怒,此事我定给你个交代。”
随即下令斩杀献策者。
孙坚稍解怒气,率军归营。
世人皆议论纷纷:
“孙坚追随袁术,却被设计断粮,使大军溃败,此等庸才怎堪重任?”
“孙坚实力雄厚,何须投靠?不过袁术乃名门之后,有此靠山,行事自是便利。”
长沙郡内,孙坚怒不可遏:“袁术居心叵测,竟断我粮草,实为不义。”
汝南城中,袁术皱眉冷哼:“无能之辈误我大事,坏了威名。”
随后,华雄击溃孙坚,挑战联军。
诸侯遣将迎敌,尽皆战败。
关羽主动请缨,却被袁术呵斥:“汝等竟无可用之将?区区马弓手,妄称出征!”
经曹操力荐,关羽终斩华雄。
张飞随之提议乘胜追击虎牢关。
袁术听后勃然大怒,斥责那名小卒竟敢在众诸侯面前放肆妄言。
曹操急忙出面劝阻,却被袁术拂袖而去。
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后,袁术班师回朝,上奏朝廷封孙坚为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
得知韩馥将冀州让予袁绍,袁术曾要求借一千匹战马,遭拒后愤恨难消。
随后,袁绍欲拥立刘虞称帝,希望获得袁术支持未果,双方自此结怨。
为对付袁术,袁绍委任周昕为豫州刺史进攻豫州,公孙越奉命支援时不幸中箭身亡。
袁术亲率大军反击,终将周昕击退。
然而,尽管两袁实力雄厚,诸侯多倾向于依附袁绍,袁术对此深感不满。
他致信公孙瓒,指责袁绍并非正统,并与陶谦、公孙瓒结盟抗衡袁绍。
同时,袁术向刘表求粮不成,转而唆使孙坚攻取荆州,以报前仇。
孙坚虽重创黄祖,却在后续战斗中不幸阵亡,袁术因粮草短缺被迫撤离南阳郡。
天下人感慨万千,认为若两袁能够携手,或许能一统天下。
然而,袁家兄弟内斗,错失良机,实为憾事。
在豫州汝南,袁术目光锐利,心中思虑万千。
“要不要与那个庶子合作?一个庶子算什么?他只配臣服于我。但若不联合,曹操、刘备和孙权手下那么多名将,将来恐怕难以与他们抗衡。”
他对袁绍这个庶长子向来看不上,始终认为自己远超袁绍。
然而,若拒绝联手,他将面临被曹、刘、孙三家吞没的危险,一时之间犹豫不决。
与此同时,渤海郡的袁绍眉头微蹙。
“根据神榜的推演,未来我和袁术几乎掌控大半个汉朝江山,若能携手,谁能阻挡?”
不过,他也明白袁术不会轻易合作。
经过一番考量,他最终还是派人给袁术送去了一封信,毕竟值得一试。
唯有两人联手,才能抵御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威胁。
画面切换,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不久之后,曹操自领兖州牧占据兖州,此时他与袁绍仍为盟友。
李傕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无法到任,只能投靠袁术。”
画面中,袁术对其文武官员说:“我一首想要夺取兖州,苦于没有正当理由,如今金尚来归,给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拿下兖州后,就能与幽州公孙瓒一起对袁绍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必定一举将其消灭。
届时,天下就是我的囊中之物。”
谋士阎象建议道:“主公若进攻袁术,袁绍必然派兵支援,应设法分散曹操的力量。”
袁术追问:“有何良策?”
阎象答道:“黑山军余部及南匈奴首领于夫罗与曹操积怨颇深,可联络他们共同攻打兖州;同时请徐州陶谦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和任成国,主公则率军首取陈留郡的封丘县。
占据封丘后,既能进攻又能防守,还能保障粮草供应。
再写信给公孙瓒,让他牵制袁绍兵力。
如此部署,便可顺利攻占兖州。”
袁术听罢点头称赞:“此计甚好,就按此计划行事。”
袁术联络黑山军旧部于夫罗、陶谦及公孙瓒,随后以护送金尚赴任为由,率军北上进攻陈留郡。
大军攻势迅猛,迅速占领封丘,接着派遣刘祥攻打匡亭。
在攻克匡亭后,谋士阎象提议迅速进发,首逼曹操据点。
但袁术认为,此时攻击曹操的老巢会让袁绍出兵支援,导致腹背受敌。
他主张在匡亭等待曹操,利用地理优势围剿曹军。
袁术预计自己能凭借距离优势提前到达匡亭,以逸待劳。
经过深思熟虑,阎象认可了袁术的战略,遂命令刘祥在匡亭布防,准备迎击曹操。
果然,曹操率军赶往匡亭。
得知消息后,袁术即刻率军奔赴匡亭。
然而,从封丘到匡亭需多次渡河,耗时较长;相比之下,从鄄城到匡亭仅需渡濮水即可快速推进。
最终,曹操率先抵达匡亭并发起突袭,抢先完成了对匡亭的包围,同时设下埋伏以防援军。
尽管如此,袁术仍未察觉危机,仍指挥大军急行。
当部队到达北济河时,阎象提醒派先锋探查对岸情况,但袁术自信曹操尚在路上,未予理会,执意渡河。
结果,曹操成功实施围点打援之策,埋伏得逞。
袁术下令大军渡河,刚到对岸,突然遭遇伏兵袭击。
他大惊失色,高声指挥应战。
然而,他的部队虽多,却缺乏真正精锐。
黑山军旧部及南匈奴的军队,本只为对付曹操,并无与之正面决战的决心。
突袭之下,这两支部队迅速崩溃,进而动摇了袁术嫡系部队的军心,使整支军队陷入混乱。
一支混乱不堪的军队毫无战斗力,被曹军伏兵打得节节败退,袁术被迫率军撤回封丘。
他急忙派遣使者突围求援,但不久曹操率军追至,对封丘发起总攻。
袁术无力抵抗,弃城南逃至襄邑,却又被曹操击败,只得继续南下至宁陵。
曹操紧追不舍,不久后再次攻打宁陵,袁术只能继续南逃至扬州九江郡,曹操才停止追击。
到达九江郡寿春,袁术改用武力驱逐了袁绍委任的扬州刺史袁遗,任命亲信陈瑀接任,并计划征服江东以控制整个扬州。
此时,孙坚之子孙策前来借兵,并提出帮助袁术攻打江东的条件是换取传国玉玺。
起初袁术不愿借兵,但得知孙策欲以此玉玺交换,便欣然答应,给予三千兵力,同时接受传国玉玺,命孙坚率军攻打江东。
袁术握着传国玉玺,得意地说道:“有了它,我的下一步行动便理所当然了。”
这一举动引发天下热议。
袁术虽然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但其军事执行力较差。
他对封丘至匡亭的距离估算准确,却忽略了水路远比陆路缓慢的事实,显示出缺乏实战经验。
尽管有人曾认为袁术与袁绍联手可能称霸天下,但以袁术的实际带兵能力来看,即使掌控整个汉朝疆域,恐怕也难以稳固统治。
当前形势下,他刚战败逃至寿春便萌生称帝念头,这种做法很难赢得人心。
与此同时,在陈留郡,曹操对未来的局势感到忧虑。
若袁术与袁绍联合夹击,他能否守住兖州成为未知数。
而左座下的谋士荀攸则冷静分析,指出袁氏兄弟之间长期不合,即便暂时合作也难长久,不足为虑。
曹操应优先解决兖州内部的威胁,如陈宫、刘岱及张邈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