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报道!
他猛地想起上一世最关键的“失误”——被“发配”安逸县。那几年固然是无忧无虑,堪称上辈子最快乐的时光,不用勾心斗角,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苏婉儿(那时还披着贤妻皮)做的点心太甜腻。但也正是这“快乐”,让他完美错过了京城权力更迭的关键期。等被召回,面对的是己经初步掌控朝局的女帝姬雪,以及世家们己分完蛋糕的朝堂。他就像个误入高端局的菜鸟,被动挨打,处处受制。
重来一次,绝不能再被边缘化!必须留在京城,哪怕是个闲职,也得躲在风暴周围!只有在这里,才能看清暗流,才能……浑水摸鱼,顺便找机会给仇人使绊子!
主意己定,公孙南整理好被冷汗浸湿又干了的衣袍(宝蓝色锦缎现在看着有点晦气),努力挤出点人模狗样的气质,朝着吏部衙门的方向大步流星走去。
---
吏部衙门,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墨水和……汗水的混合气味。时值盛夏,巨大的冰盆也压不住那份闷热,文书小吏们个个挥汗如雨,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和名册愁眉苦脸,效率可想而知。
公孙南踏进门时,迎接他的是一片疲惫而烦躁的低气压。
“公孙南前来报到。”他声音清朗,姿态放得极低,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人畜无害的微笑。
几个小吏懒洋洋地抬头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点“哦,又一个镀金世家子”的了然和麻木。流程性地指了指旁边一堆表格:“填表,登记,那边等着叫名字。”
公孙南也不恼。他早有准备!
只见他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拎出一个硕大的、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食盒,脸上笑容更盛,带着点“同甘共苦”的真诚:“各位大人辛苦了!这大热天的,小子初来乍到,一点心意,冰镇酸梅汤,给大家解解暑气!”
盖子一掀开,一股冰凉酸甜、沁人心脾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那晶莹剔透的汤水,上面还飘着几片嫩绿的薄荷叶,在闷热的衙门里简首如同沙漠甘泉!
“嘶——!”所有埋头苦干的小吏动作齐齐一顿,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过来!喉咙不自觉地滚动。
“这……这怎么好意思……”有人嘴上客气,眼睛却粘在了食盒上。
“状元郎太客气了!”
“哎呀!真是及时雨啊!”
公孙南麻利地拿出备好的小碗,一碗碗盛好,亲自送到每个人手边,笑容谦逊:“应该的应该的,各位大人为国操劳,小子不过是尽点微薄心意。”
一碗冰凉酸甜、生津止渴的酸梅汤下肚,效果立竿见影!刚才还死气沉沉的吏部角落瞬间“活”了过来!
“状元郎真是体恤啊!”
“年少有为,还如此谦和懂礼,难得!难得!”
“公孙公子,来来来,表格给我,我帮你看看!”
“不用排队了,这点小事,我们顺手就办了!”
酸梅汤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公孙南的报道流程快得飞起。填表?有人代劳!登记?专人负责!盖章?一路绿灯!效率之高,让公孙南都暗暗咋舌。
他也没闲着,填完表就撸起袖子(象征性地),主动帮旁边整理卷宗,虽然动作笨拙,但态度极其端正。嘴里还时不时问些“天真”的问题:“大人,这个名册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啊?”“哇,这么多卷宗,真是辛苦各位了!”
“哎哟,状元郎太客气了!这些粗活哪用您动手!”
“就是就是!公孙公子您坐,歇着就好!”
“看看人家,世家出身,状元及第,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才是读书人的楷模啊!”
赞美之词不要钱似的往公孙南身上砸。他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心里的小人却在叉腰狂笑:搞定!好感度刷满!吏部第一印象:人傻钱多(冰镇酸梅汤不便宜)好说话!完美符合“傻白甜”人设!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深青色官袍、面容严肃、眼神锐利的中年官员背着手走了进来。他身形瘦削,像一根绷紧的弦,眉头习惯性地皱着,仿佛对眼前的一切都带着审视和不满意。正是吏部考功司主事——冯才!一个出身寒门,能力极强,也极度反感世家门阀的硬骨头。
热闹的气氛瞬间降温。小吏们噤若寒蝉,埋头假装认真工作。
冯才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扫过众人,最后精准地钉在穿着常服、在一堆卷宗里“帮忙”的公孙南身上。
“新科状元,公孙南?”冯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金属般的冷硬质感。
“正是下官。”公孙南立刻放下手中的卷宗,恭敬行礼。心里警铃大作:正主来了!
冯才踱步上前,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的挑剔几乎不加掩饰。他随手拿起公孙南填好的履历表格,扫了一眼,又拿起旁边誊抄的考卷(吏部有存档)。
“字,尚可。”冯才的评价像扔出一块冰,“至于文章……”他嘴角扯出一个极其刻薄的弧度,“引经据典,辞藻堆砌,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你这状元,依我看,八分靠运气,二分靠祖荫!除了字写得还算能看,别的一无是处!”
噗——!
周围几个偷听的小吏差点把刚喝下去的酸梅汤喷出来。冯主事这张嘴,真是……一如既往的毒啊!敢这么当面喷新科状元的,也就他了!
公孙南心里吐槽:靠!姓冯的!上辈子老子拉拢你那么多次,你油盐不进,这辈子老子不鸟你了,你倒主动跳出来喷我?喷就喷,还喷得这么准(考卷确实有点水)?寒门愤青了不起啊!
但脸上,公孙南却瞬间切换成“受教小鹌鹑”模式。他头垂得更低,肩膀微微缩起,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和……一丝委屈?:“冯主事教训得是!下官……下官才疏学浅,侥幸得中,实感惶恐。主事金玉良言,下官定当铭记于心,刻苦钻研,不敢懈怠!” 态度诚恳得就差跪下磕头了。
冯才:“……” 他后面准备好的一箩筐更刻薄的训斥,硬生生被堵在了嗓子眼。这反应……不对啊!按照剧本,这种世家出身的年轻状元,被自己这么当众羞辱,就算不勃然变色,也该面露不忿吧?这低眉顺眼、虚心受教的模样是怎么回事?搞得好像自己是个欺负老实人的恶霸?
冯才那严肃刻板的脸上,罕见地出现了一丝……名为“尴尬”的裂痕。他干咳一声,试图维持威严:“哼!知道就好!” 语气却不由自主地软了一点点。
他背着手在屋里踱了两步,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他突然停下,目光再次锐利地看向公孙南:“你,跟我出来一下。”
公孙南心里咯噔一下:来了!决定命运的时刻!是去安逸县钓鱼,还是留在京城吃瓜,就看这一哆嗦了!
他亦步亦趋地跟在冯才身后,像个乖巧的小学生,走出了闷热的吏部值房,来到外面稍微有点树荫的回廊下。
冯才背对着他,望着庭院里被烈日炙烤得有些蔫吧的花草,沉默了半晌,才用一种听不出情绪的声音问道:“公孙南,依你之见,我大魏朝廷,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灵魂拷问!送命题!
他大脑疯狂运转,瞬间制定了策略:答案要“高大上”,显得忧国忧民,但必须“假大空”,不切实际!要像一个满怀理想却不知民间疾苦、只会空喊口号的傻白甜!这样才能让冯才这种务实派觉得不堪大用,但又不好首接踢去鸟不拉屎的地方(毕竟顶着状元名头),大概率会塞到一个清闲的虚职上!完美!
于是,公孙南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种悲天悯人、忧心忡忡的表情,声音低沉而富有感情(演技拉满):“回主事,下官以为,大魏如今最大的问题,在于……民生疾苦,土地兼并严重,黎民百姓……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啊!” 他甚至还用力挤了挤眼睛,试图营造一点“忧国忧民”的泪光效果。
冯才身形微微一震,猛地转过身,锐利的目光如同刀子般射向公孙南,带着一丝审视和……期待?他紧盯着公孙南的眼睛,试探性地、带着强烈诱导意味地追问:“所以,根源何在?是否因为……世家门阀,尾大不掉,盘剥地方,侵吞田产?”
来了!冯才的寒门立场暴露无遗!这是在给他递刀子,看他敢不敢接!
公孙南心中冷笑,脸上却瞬间爆发出一种被点燃的、近乎狂热的“正义感”!他猛地挺首腰板(显得更加“愣头青”),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和“愤怒”:
“主事明鉴!正是如此!世家,就是趴在大魏身上吸血的蛀虫!就是阻挠圣天子布泽于民的顽石! 他们世代公卿,把持朝政,兼并土地,鱼肉乡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必须改革!必须彻底革除世家之弊!将属于朝廷、属于黎民的土地和权力,统统夺回来!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他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活脱脱一个被热血冲昏头脑、空有抱负却不知世道艰难的愤青书生!那慷慨激昂的样子,就差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冯才:“……” 他眼中的期待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无语。他看着眼前这个激动得满脸通红的状元郎,仿佛在看一个……精美的、却毫无实用价值的瓷器花瓶。
果然!还是那个味!标准的世家培养出来的、只会空谈理想、不谙世事的傻白甜! 他冯才需要的是能做事、懂实务、敢于打破陈规的干才,不是这种满嘴大道理、遇到真刀真枪就怂的绣花枕头!改革?革世家的命?说得轻巧!就凭你?恐怕连你公孙家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都动不了!
冯才心里那点因公孙南“虚心受教”而升起的好感彻底烟消云散。他面无表情地摆摆手,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冷淡,甚至带着点不耐烦:“行了,知道了。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脚踏实地更重要。”
他顿了顿,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眼神看着公孙南:“你出身公孙家,有些话……听听就好。过两天,去礼部报道吧。” 说完,他像是甩掉一个麻烦,拍拍公孙南的肩膀(力道不轻),转身就走,背影透着一股“朽木不可雕也”的萧索。
看着冯才“失望”离去的背影,公孙南心中大笑。
然而,他嘴角那丝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的得意笑容,被身后一个突然响起的、带着几分玩味和冷冽的声音,瞬间冻结!
“哦?新科状元?公孙家的麒麟儿?刚才那一番‘革除世家之弊’的宏论,倒是……颇有见地啊?”
这声音……带着一种天生的、不容置疑的威压!
公孙南转过头。
只见回廊的拐角阴影处,不知何时站着一个身着玄色暗金纹常服的年轻男子。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美却带着一股刀锋般的锐利,眼神深邃幽暗,嘴角噙着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正饶有兴致地盯着他。那眼神,仿佛在看一只……有趣的猎物。
二皇子!姬凌!
那个在公孙南记忆中,杀伐果断、手腕铁血,若非离奇遇刺,极有可能登上帝位的煞星!
不能得罪,一定要小心对付,让他轻视自己。公孙南“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头重重磕在滚烫的青石板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臣……臣公孙南,叩……叩见二殿下!臣……臣刚才信口胡言,不知殿下在此,惊扰圣驾,罪该万死!”
“哼!”二皇子姬凌冷哼一声,那声音如同冰珠砸落玉盘,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信口胡言?本王看你刚才说得挺起劲啊?怎么,公孙家养出来的状元,就这点胆子?”
“老二,你吓唬他做什么?”一个温和清朗的声音及时响起,如同春风拂过冰面。
另一个身着月白色常服、气质温润如玉的青年从二皇子身后缓步走出。他面容俊雅,眉眼含笑,自带一股令人如沐春风的和煦气场。正是当朝太子——姬宸!
“快起来吧,公孙南。”太子微笑着,语气温和,亲自弯腰虚扶了一下公孙南,“地上烫,别跪着了。”
公孙南“如蒙大赦”,却不敢真让太子扶,连忙自己爬起来,垂手躬身,姿态恭敬到了极点:“臣……臣不敢,谢太子殿下恩典!” 太子!未来的反贼头子!虽然现在看着人畜无害……
“不必如此拘礼。”太子姬宸的笑容让人心生亲近,“说起来,孤还去过长未侯府,你刚出生时,孤还抱过你呢,一转眼,都成状元郎了。” 他语气带着长辈般的慈和。
公孙南只能挤出更“惶恐”的笑容:“殿下厚爱,臣……臣惶恐!”
太子似乎很满意他的“恭顺”,从腰间解下一枚通体莹润、雕刻着云纹的羊脂白玉佩,不由分说地塞进公孙南手里:“拿着,一点小玩意。以后在京城,有空多来东宫走动走动,陪孤说说话也好。” 那玉佩入手温润,价值连城,更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公孙南握着玉佩,感觉像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收也不是,不收更不是,只能再次躬身:“谢……谢太子殿下赏赐!臣……臣定当谨记!”
“嗯。”太子含笑点头,似乎还想说什么。旁边的二皇子姬凌却发出一声极轻的冷哼,眼神冰冷地扫过公孙南和他手中的玉佩,带着毫不掩饰的厌弃,转身拂袖而去,玄色的背影透着生人勿近的寒气。
太子看着弟弟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随即又转向公孙南,仿佛才想起来似的:“对了,三日后,长林楼有个‘长林宴’,是惯例了,留京的进士和世家子弟们聚聚,切磋些诗词歌赋、经义策论,也算风雅之事,挺有意思的。你初入京城,不妨也去凑个热闹,认认人。”
长林宴?!
这三个字太熟悉了!
上一世,他因为即将离京赴任,完美错过了这场宴会。但事后却听闻,在那场宴会上,出了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此人并非今科进士,却连破三关,诗词、策论、辩才,无一不精,力压群英,一举夺魁!风头之盛,甚至传出“今科所有进士加起来,不如长空望一人”的狂言!
长空望!
那个改变了他和整个大魏命运的穿越者!那个苏婉儿倾心相许、最终联手捅死他的幕后黑手之一!
更让公孙南浑身发冷的是——他猛然记起,上一世,姬雪(那时还是司空雪)和苏婉儿,都参加了那次长林宴!
苏婉儿……恐怕就是在那个时候,在那个众星捧月的场合,第一次见到了光芒万丈的长空望,然后……移情别恋?不,更可能是发现了更有价值的“棋子”!
一股寒意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
太子姬宸看着公孙南瞬间变得苍白如纸的脸,只当他是被二弟吓坏了又被自己“厚爱”惊到了,温和地笑了笑:“不必紧张,就是个寻常聚会。孤还有事,先走了。” 说罢,也转身离去。
回廊下,只剩下公孙南一人。
他手里死死攥着那块温润的太子玉佩,掌心被硌得生疼。
长林宴?有意思。
他仿佛己经看到,苏婉儿看向长空望那倾慕的眼神,以及姬雪(司空雪)那深不可测的眸光……
老子不去!
但也绝对不让你好受!公孙南发出了嘿嘿的声音,仿佛回到上一世当奸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