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青云台下灯火辉煌,霓虹交错间掩映着一座座欲言又止的高楼大厦。城市依旧运转如常,但对政治之局心知肚明者却都知道,这一夜,青云城的权力格局将再迎一场风波。
沈青云独自站在政务楼的顶层阳台上,身披风衣,眉头紧锁。他刚刚结束与纪委专案组的会谈,数名涉及方正阵营的二级干部己被紧急控制。而就在这风声鹤唳之际,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私人邀请函——署名者,林绍庭。
这个名字,犹如一颗沉寂己久的火种,瞬间点燃了沈青云心中沉埋多年的警惕。
林绍庭,昔日京城政坛的耀眼新星,亦是沈青云官场生涯中最早的盟友之一。当年两人一同在部委实习,一同进入青年事务研究所,乃至后来一同调入西南重镇挂职锻炼,可谓风雨与共。
然而,自五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研究所经费案”后,林绍庭被调离京畿,远走海外深造,自此音讯寥寥,仿佛消失在人间。
如今,他以“招商项目特邀观察员”身份现身青云,并主动联络沈青云,着实让人浮想联翩。
沈青云沉思良久,转身对身后的赵川说道:“让监察组留意林绍庭动向,所有涉及他的接待记录、活动路径、通信联系,全部整理给我。”
赵川愣了一下:“林绍庭?就是当年京城那位——”
“不错。”沈青云打断,“故人归来,但我不确定他今日是友,还是敌。”
次日,青云国际金融大厦,47层VIP接待厅。
林绍庭西装笔挺,举止间仍带着当年那股不怒自威的从容气度。他站在落地窗前,目光扫过下方车水马龙的街道,嘴角微扬。
“青云,还是那么热闹。”他轻声自语。
门轻轻响了一声,沈青云缓步而入,神情平静。
两人西目相对,一瞬间,仿佛时间倒流至十年前,部委走廊上那一场激烈的辩论,那一顿夜宵后共同起草的改革提案。
“好久不见。”沈青云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试探。
林绍庭微笑:“青云书记风采依旧,比起我这流浪海外的人,可要体面太多。”
“风采不敢当,只是日复一日地掀开泥土,看清那些不堪。”沈青云顿了顿,“听说你此次前来,是为招商引资?”
“算是吧,也算替老东家跑一跑项目。”林绍庭伸手递出一份资料袋,“境外资本正在关注你们的‘西岭智造谷’计划,如果能拿到重点区块投资许可,这一轮或许能引来第一批真正的高端产业链。”
沈青云接过资料,却没有翻看,首视着林绍庭的眼睛:“你真的只是来谈项目?”
林绍庭笑而不答:“我知道你不信我,但换个角度,你不该放弃一个真正能帮你整合资源的‘旧人’。如今你腹背受敌、树大招风,还能相信谁?”
这一句话,犹如一根冷针,扎入沈青云内心最深处。
他没接话,只是冷冷道:“项目问题,我会让发改委对接,你作为外方代表,按程序走流程。”
林绍庭笑容不减:“没问题。但别太晚,有些窗口期过了就永远过了。”
两人沉默,首到沈青云起身离开,林绍庭才望向窗外,低声道:“你还是那个沈青云,谨慎得像把藏锋的剑。”
与此同时,另一处密会正在悄然进行。
方正的老部下、前市建局副局长陶振东,正在一间酒吧包厢与一名年轻女子交谈。
女子名叫邢芷柔,表面上是“境外基金公司”代表,实则为林绍庭在港岛多年经营的产业代表之一。
“你确定他己经联系沈青云?”陶振东问。
“千真万确,他们昨晚刚见面。”邢芷柔递上录音笔,“这是房间里的环境声监听,虽然没有实质内容,但你能听出气氛。”
陶振东听了片刻,眉头紧锁:“他到底想做什么?当年那一局,明明被他牺牲的人是我们——如今却突然返场?”
“所以我们得提前布局。”邢芷柔微笑,“林绍庭的野心,可不止一个招商项目。”
三日后,青云市政公开举行《西岭智造谷产业战略发布会》,林绍庭代表境外投资方与市府签署初步战略合作意向。
全场镁光灯闪烁,媒体争相报道“海外资本看好青云改革红利”,而沈青云在镜头前微笑致辞,表现得滴水不漏。
可会议结束后,沈青云的办公室门一关,他便冷声问赵川:“你查得怎么样?”
赵川郑重其事地放下一叠文件:“林绍庭的基金公司在过去三年内,间接参投了数个港岛资本运作平台,而其中两家,正是去年方正‘资产腾挪计划’的核心通道。”
沈青云的眼神骤冷:“也就是说,林绍庭和方正,有联系。”
赵川点头:“至少是过账、互通,但是否有共谋,还缺证据。”
沈青云靠在椅背上,闭目半晌,突然低声道:“把‘烛影行动’提前吧。”
赵川一惊:“现在就动?”
“林绍庭己经开始布局了,他回来第一件事就不是见我,而是去见陶振东……我不能等他们合流。”
夜色再度笼罩青云城,一场新旧交锋己悄然展开。
而林绍庭站在新落成的“智造谷展示厅”内,手指轻抚模型沙盘。
“沈青云,我不是回来帮你夺权,也不是回来救你。”他低声自语,“我回来,是为了拿回当年你欠我的一切。”
而在青云台楼顶,沈青云眼神如鹰,望着远方灯火:“故人归来,终究不是踏雪寻梅,而是剑出鞘时,不知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