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基地办公楼顶层的一间小会议室内,落地窗外暮色西合,天边残留着一抹绚烂晚霞。室内,程烁和林茜并肩坐在沙发上,桌上摆放着一封刚拆开的邀请函和几页打印的文件。气氛有些凝重,谁也没有率先开口。
自从两天前西陆观察团离开后,破晓团队紧张的日程稍稍放缓,成员们趁机轮休调整。然而,就在今天上午,林茜收到了一封来自国际组织的正式邮件。邮件由“泛大陆科技合作基金会”发出,盛情邀请她出任一个全新国际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基金会承诺提供优渥的科研条件和年薪,以及国际顶尖团队的支持,共同攻关“下一代光刻材料与工艺”课题。这封邀请函措辞热切,甚至附上了一份意向合同草案。
林茜看完邮件后,心绪难平。虽然之前威尔逊的话己埋下伏笔,但当真正的邀约摆在眼前时,她仍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个项目看似光鲜,是无数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机会——站在国际舞台中央,与全球顶尖同行合作,拥有最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去探索前沿技术。更何况,对方开出的待遇之高远超她目前的收入,可以说是诚意十足。然而,她也非常清楚,这一“橄榄枝”背后的用意绝非表面那么单纯。收到这封邀约后,林茜立刻将情况上报给了项目领导。上级没有硬性表态,只是叮嘱她慎重考虑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程烁闻讯也按捺不住关心,趁傍晚空闲主动约她来这里谈谈。
“茜茜,你是怎么想的?”沉默良久,程烁率先开口,声音有些低沉。
林茜嘿嘿一笑,说:你猜。
程烁一愣,挠了挠头,哈哈哈的傻笑了起来,说:女孩的心思,我可猜不到。当程烁用最笨拙的方式试探时,林茜眼底掠过狡黠的光。这句看似轻佻的回应,实则是东方情感哲学的精妙演绎。在实验室里能解析量子隧穿效应的科学家,此刻却用市井巷陌的语言完成了一次拓扑学意义上的承诺。羊肉串与八宝粥构成的意象矩阵,将家国大义降解为舌尖的温度,这正是中华文明特有的转码智慧。
算了傻子,不为难你了,我这人不挑食,但挑人。林茜抬起下巴,得意洋洋的看着程烁说到。
程烁明白,林茜要的并不是那些光鲜的科技团队和那些不合实际的承诺,他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在怕什么,思虑良久,从嘴里挤出来三个字:谢谢你。
林茜没有回答,笑了一下,只说肚子饿了,想吃羊肉串,烤蘑菇,八宝粥。
程烁此时终于接的上话了,拉起林茜的手就要带她去找好吃的。
两人的手掌在暮色中相触时,皮肤间传递的不仅是体温,还有金属键般的信任共振。程烁指尖残留的碳纳米管粉末,林茜腕间监测实验数据的生物传感器,这些科研工作者的身体记忆,此刻都成为无声的誓言。他们太清楚,所谓"国际顶尖团队"的承诺,不过是技术殖民的美化说辞——当你在别人的框架里跳舞,所有突破都注定戴着镣铐。
林茜不是傻子,先不说那些的诱饵能否兑现,以目前星洲联邦的情况,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支持,在未来的20-30年,落后的将不止半个世纪,可能永远无法追平西陆阵营,未来,星洲还有未来吗?难道要变成新型意义上的殖民地?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林茜是不会走的,也不能走,因为她爱的一切都在这里。
第当两人走向基地食堂时,夜空突然飘起细雨。程烁脱下实验服为林茜挡雨,布料上未洗净的蚀刻液在雨中析出晶格状花纹。这个偶然形成的图案,恰似他们正在攻关的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原子排列。
食堂电视正在播放西陆科技博览会的盛况,全息舞台上,基金会主席用五种语言宣讲"开放创新"。林茜舀起一勺八宝粥,忽然轻笑出声——糯米与莲子的交融,何尝不是跨学科研究的隐喻?真正的技术突破永远诞生在文化母体的滋养中,就像再精密的分子组装技术,也复制不出母亲文火慢熬的滋味。
夜色渐深时,基地地下三层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通过监控屏幕可以看到,林茜团队的年轻人正在调试新型电子束光刻机。某个瞬间,设备突然迸发出反常的蓝色辉光,值班工程师激动地记录下这个异常光谱——他们不知道,这个意外将在三个月后催生出革命性的自组装光刻胶配方。
林茜望向窗外正在亮起的路灯,忽然想起本科时代的某个深夜。那时她跟着导师在郊区观测站调试光谱仪,寒风中导师指着漫天星斗说:"你看这些星光,有些己经跋涉百万年,但当它们抵达地球时,依然带着母星的化学指纹。"此刻她终于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真正的科研不是摘取星辰,而是守护文明的火种。
在基金会的合同草案里,"知识产权共享"条款用七国语言书写了十二页,但所有条款最终都指向单向的技术输送。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与星洲团队在荒漠中搭建临时实验室的日日夜夜形成残酷对比。林茜记得某个沙尘暴肆虐的凌晨,程烁用身体护住正在生长的单晶硅锭,那一刻的抉择早己预示了今天的答案。
"爱的一切"这个朴素的判断句,实则是经过严密推导的公式。当林茜在内心完成这个论证时,她实际上构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判据:实验室通风橱的嗡鸣是母亲的摇篮曲,数据屏的荧光是恋人的眼眸,而团队共享文档里跳动的光标,正是文明传承的接力棒。这种将个体存在与集体记忆焊接的觉悟,远比任何合同更具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