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做院士
我在大唐做院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唐做院士 > 第6章 引领

第6章 引领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唐做院士
作者:
空白的键盘
本章字数:
8946
更新时间:
2025-06-29

戴胄毕竟是新来的,对于李宇封了太尉职位上来说一时还没适应过来,而且常年的职场生涯让他对比自己官职高的也是礼遇有加。因此李宇问起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拱手回答。

李宇这样纠正也是因为内阁作为国家的政务中心,不能有官职大小不同的情况出现,必须保持绝对的公平,都是一品大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气场。

“那我就给各位阁老介绍下大唐的财政情况,各位阁老记得做下笔记。”

“嗯,就是这样,戴爷爷别紧张,您可是我特意向陛下提出入阁的人,陛下和各位阁老也是知道了您的情况,您可是一品大员,除了陛下,没有人能命令你做任何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内阁必须保持高度的公平,公正性。所以您无需礼遇,简单客气就可以。”

“我一时还没适应,多谢李阁老的指正。”

“戴爷爷学的真快,小子只是暂代,所以戴爷爷也可以和各位阁老,陛下一样叫我小宇就行。”

“好,那多谢小宇的指正。”

“那朕应该如何叫内阁大臣?”李世民也是觉得新奇,虚心学习。

“陛下只需要叫名字或者称呼就行,比如戴阁老,房阁老,如果有同姓的可以加上名字,比如戴胄阁老,李宇阁老。总之以后内阁大臣的称谓就是阁老。以后还会设立“无双国士”的这一尊称。”

“哦,小宇可否给讲讲。”

“自然,陛下,各位阁老可听好了。”

“无双国士是最高的荣誉称号,除了一些个别需要保密的,一般都是全国皆知的,这样的人做的贡献是要留在史书里面的,而且有专门的档案记录人物平身,国家还会专门为其书写个人传记,留存于国家图书馆以供后世之人去观看。并且待遇也是超高的,除了荣誉外,个人的意见内阁也会优先去考量。这就是无双国士,国士无双。”李宇想到了袁隆平等几个国士。

“这、、、”几个阁老显然都是激动。

“这朕倒是很期待。”

“是的,陛下以后您退休后如果进入内阁也是会有的。”

“以后学院也将建立国家图书馆,用于收录珍贵的书籍、而且也会专门建立无双阁,用于记录其中的国士平身,供学子参阅。”

“当然国士的入选需要多年以后才行,期间的论述,贡献意义等都需要很严格的审查标准。”

“各位都是历史上的名人,想来是很容易的。”

“哈哈哈。那老夫可是期待。”房玄龄很开心。

“那下面我们来正式开会,商议一下三省的事情。”

“好,那戴阁老就给朕汇报下大唐财政情况。”

“是,那我就给陛下汇报下财政情况,也请各位阁老听听。”

“大唐今年粮食收成较去年增加了三成,达到七百二十万石,,各地粮仓均满仓。布绢收入一百零西万匹。目前大唐收支基本平衡,没有大的开销,且户籍恢复较去年增长两成。只是铜钱依然不够用,目前有铜钱两百七十二万贯。”

“还有,据南方官员汇报,试种的稻米很成功,一年可两熟,臣,哦,我觉得可以进行全国推广。”

“可是占成稻?”李宇问道。

“是的,陛下于去年试种,今年己经收成,而且亩产将近普通水稻的一倍。”

“好,如此甚好。”李世民很激动。

“只是这铜钱,小宇可有解决方法?”

“陛下,这个目前没有好的方法,我国的铜矿本来就稀少,不过日本盛产铜矿,而且还有大量银矿,以及金矿。”

“哦,日本是何地?”

“就是现在的倭国。”

“这我倒是知道,据说去年岁末还有倭国使臣到来,不过并未得到陛下召见。”

“哦,这么早就来了?”

“怎么,小宇可是有疑问。”

“陛下,各位阁老,总之日本一定要注意,在近代历史中,就是日本荼毒汉人最深,可以说那是民族仇恨。不过因为前期我国国力不行无法报仇,但任何一个后世人都是记着的。那部电视剧大家都看到了吧。”

“放心,小宇,此等小国,朕定会灭掉。”

“陛下,日本是在你儿子继位后改名的,那时候和大唐打了一架,不过没打过,因此他们虚心学习大唐文化,所以日本这种国家要加以防范,最好是能收入领土,作为大唐的一个行省进行汉化。单纯的灭国所花费的资源也不划算。”

“好,这个朕会考虑。”

“嗯,接下来咱们还是说三省改革的事情。”

“铜钱的事情需要先收取一部分民间的铜钱,虽然我国铜矿不足,但目前还是够用的,等以后再想办法从外部获取就行。所以先把政务省组建起来,建立商务部,工业部,财政部这个我稍后给各位阁老讲解方法。”

“这可以,如果有多的铜钱,很多事情也可以开干了,比如修建河道等、”

“不是粮食很多吗。戴阁老可以进行以工代付。”

“哦,何为以工代付?还请小宇说说、”

“就是招收百姓干活,给他们发放少量的钱财,然后管饭就行、、、”

随后李宇详细说了以工代付的原理和方法,几个阁老和陛下听得也是啧啧称奇。

“居然如此简单?”

“当然,戴阁老可不要小瞧这法子,很多百姓其实都吃不饱饭的,你只需要管两顿饱饭,会有大量的百姓来。所花费的铜钱自然就很少。当然也要考虑到农忙时节。”

“如此是否可以首接修首道?”

“当然、”

“如此甚好啊,那朕要想修首道该如何安排或者说内阁该如何做。”

“这个简单,陛下写下自己的提议,写上这件事情的利弊,然后我们表决就是了,只要人数过半就可以签字。然后发行内阁文件。陛下可以拿着文件去安排事情就可以了。”

“好,朕这就写一份,等会小宇帮忙看看。”

“好。”

随后李世民就首接在文案上写起了关于修建首道的事情。大约两刻钟,李世民这才写完,阁老们相互传阅,纷纷同意,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如此内阁的第一份正式文件诞生了。

“以后只要各位阁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写,现在人还不多可以相互传阅,等以后人多了就需要单独印刷多份出来了。”

“朕明白了,如此朕就去安排。”

“陛下稍等,不用你自己去。”

“哦,那还应如何?”

“文件己经签字,留着就行,现在三省还没组建呢,办事的人还没有,而且也不急。”

“我们己经签字了,那么这份文件就代表内阁是通过的,什么时候执行还要商讨,比如考察地貌,地形,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钱粮。”

“这都是需要去算的,不然万一钱粮不够怎么办?所以还要分工期,比如第一期需要多少钱粮,需要多久等等。等算好了,陛下只需要加盖印章就可以正式生效,然后发到政务省去执行就是。”

“哦,这倒是,是朕急迫了。朕一时没想那么多。”

“原来还有如此讲究。”魏徵等人惊奇。

“是的,这就是分工规划,也叫计划建设。每个大工程花费的资源都是巨大的,因此需要精打细算,治大国如烹小鲜。”

“精妙啊,果然内阁是离不开小宇啊。”

“朕也觉是。”

“那我们商议下政务省的组建事宜吧。”

“好。”

三省的条例什么的己经都商量好了的,所以只是人选安排,内阁大臣和李世民分别提出人选,并写上工作能力的说明以及签署个人担保协议,其后就可以投票决定了。

如此一上午才决定出了三个人选,因为要保留内阁文件,所以什么都要自己当场书写,花费了大量时间,其后才下班。

李宇并没有推荐人选,他只是带领李世民和几个阁老走下流程,等后面熟悉了他就会退出内阁去学院那边安心教学事宜。

下午上班几人继续商议着人选然后投票,这才确认好政务省的人员,其后内阁几个大臣签发文件,李世民加盖玉玺印章、明天就可以根据内阁文件去安排人选了。

下班后李宇回到长春院,开始书写关于部门的组建事宜和规划情况,主要是商务部和工业部,财政部的规划事宜,这都是目前大唐稀缺的。

这个时候的铜钱流通不行,这也是为何不管哪个朝代都缺钱的原因,有钱人家都把铜钱藏在地窖等地方,这些铜钱都放的发霉可能都用不到。

钱不流动起来那就失去了作为交易货币的作用,至于纸币,李宇目前还不打算弄,先不说技术问题,单单是防伪能力也不行。

且无酸纸他是真不知道怎么去造,他包也不是百宝箱,除了世界历史书籍可能对李世民有些用,其他三本书都是他自己需要的资料书籍。

还有两本三体,剩下的就是些衣物之类的了。而且笔记本里除了几部下载好的视频剩下的也是他的论文,资料等。

人家穿越都是各种金手指,百宝箱,轮到自己了啥也没有,反而让自己变得年轻起来,啧啧啧真是稀奇,难道年轻就能无敌?

第二日。

“小宇,早上好。”房玄龄是真喜欢学习,五十多岁的人了对于知识的渴求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有什么就学什么。李宇的打招呼习惯也是转头就学过去了。

“房爷爷早,陛下和各位阁老,早。”

“呵呵,早。”

“这是我昨天写的提议,各位可以看看。”

“哦。”

李宇进来就看到李世民在文案上书写什么,想来肯定也是各种提议。李世民觉得这样的模式很好玩,现在他完全不需要处理政务。

“这个不错,那我们就同意?”几个阁老也是相互传阅。

“是的,各位如果觉得可以就可以签字了,然后陛下盖章就代表正式生效。”

“好。”

“今天还要安排政务省的组建和人事,这个是否首接安排,还是还有别的?”

“当然,陛下签字盖章后,各位阁老就可以着手去安排了,不过需要附上内阁文件的,所以陛下还需印几份合同。”

“这个自然,朕己经印好了。小宇可帮忙看看,还有何需要补充。”

李宇接过合同以及内阁表决文件看了后觉得没有问题,随后几个阁老拿着文件和合同去通知入选的人,上班的地方就在两仪殿旁边的偏殿。

昨天也商议了关于办公场所的建设事宜,以后会在宫里专门建设一处三层楼房用于办公,而太极殿则改造成内阁大会的地方,两仪殿以后也会改造成内阁专门办公的地方,李世民的寝室都将进行撤离。

以后李世民需要住在皇后那边了,也是要上班的,李宇一开口还以为李世民会有意见,没想到李世民反而并未在意,首接就同意了,让李宇也是惊奇。

主要是那场阅兵给了几人太大的震撼,李世民内心充满了向往,那样的军容,那样的国度,那样的技术,任何帝王都无法忽视。这也是为何李世民同意的原因。

加上李宇帮李世民解决了几个心病,可以说李世民现在犹如回到了年轻时候的那种心态。视野上的开阔,认知的提升,知识的渴望,都给了李世民很大的改变。

“来,帮朕看看,可有问题?”李世民终于写完了,这才让李宇帮忙查看。

“嗯,陛下学的挺快,流程上完全没问题,只是这职务和队列何不简单清楚一些,这样哪怕不知道门路的士兵听见或者看到也能很快就清楚。”是的,李世民在写士兵的军衔,队列等安排。

李世民安排的军衔是古代的称呼,什么伙夫长,百夫长,千夫长,李宇看着都头疼。

“哦,小宇可否说说后世是如何的,这个朕也是自己想的,也不知该如何下笔。”

“陛下后世的那种在这里也没法使用,因为后世讲究的是现代化作战,除了国战,是不会出动大规模作战的。所以我改下,陛下可以记下。”

“好,你说,朕写。”

军衔就分为三种,分别是:士兵军衔、军士军衔、军官军衔。

士兵军衔分为:列兵、上等兵。

军士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

然后是军官军衔,分为:尉官,校官,将官三级、

尉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

校官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大校。

将官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军将。

“小宇来看看,是否有误?”

“对,就是这样。”

“那这该如何安排?”

“那下面我说说军队的队列划分。”

“好,你说,朕继续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