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做院士
我在大唐做院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唐做院士 > 第7章 汉人居,大不易。

第7章 汉人居,大不易。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唐做院士
作者:
空白的键盘
本章字数:
8900
更新时间:
2025-06-29

“军队分为,班级,团级,营级,旅级,师级和军级。”

“每个班为十二人,至于后面的如何划分陛下可以看着安排。”

“就这么简单?”

“是的。”

“那你们后世是如何划分的?”

“后世因为装备,兵种等原因,我们划分的更少,属于合成化部队,分为合成营,合成旅,合成军。”

“啊?就三个?”李世民显然不太相信。

“当然了,因为后世我们兵种分为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特战兵等等,合在一起就是合成化部队,陛下可别小看合成化部队,虽然人少,但一个合成营一般都很难全部出动。因为战斗力那是成几何化上升的。”

“后世只需要几个合成营就可以让一个小的国家没有抵抗能力。至于合成旅,合成军,不是不想动,是动不了,因为能出动这样的部队那就代表国战了,先不说那些小国如何想,就是几个大国都要为此紧张起来。”

“所以后世我国军队演习动用的也不过是合成营,阅兵的时候也最多到旅级,就这还要给其他大国说明下我们是阅兵演习。”

“这、、、”李世民实在是心惊,后世居然如此强大。

“那可否在大唐实现?”

“这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在后世很多国家都是没有合成化部队的。先不说装备,单单人员的整合就需要很多年的磨合,更别说作战体系的建立,这都是需要时间和理论支持的。”

“朕明白了。”李世民叹气,实在是太可怕了,他实在是太想要了。

“所以陛下也不要着急军改,因为军队的理论以及军事技术这都不是那么容易的,等到时这些东西起来,陛下的军队将会是世界超一流的,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挡。”

“朕知道了,那朕写的这、”

“这个没事,陛下可以先安排,尽量精简一下军队的人员,留下些年轻的,三观好的即可,等政务事情处理完,再进行军事改革,那时候也更加方便。”

“这个朕懂。那朕就照这样来、、、”

“可以,等明天我们签字即可。”

“好。”

随后,李宇又和李世民聊了一会儿后世的军队具体的兵种,划分,职能等,让李世民震撼的己经无法去想象了。这才是李宇想要的,就是要给李世民心里种下一个种子。

中午就在两仪殿和李世民一起吃的,首到下午将近下班,几个阁老才安排好政务省的人员事情。

“这是他们签的文件和合同,交给陛下。”

“好,各位阁老辛苦了,今天就早些下班吧。”

“好的,陛下再见,各位阁老再见。”说完,李宇就下班了,他下班一向很积极的。

“那我等就下班了,陛下圣安。”他们可没有李宇那么随便。

“朕安,各位阁老明天见。”李世民也是随口招呼一下,转身也走了。

“额、、、”几位阁老一时也没想到陛下也这样。

“哈哈哈,估计小宇教陛下说的。陛下跟着小宇心态也变得有了活力。”这房玄龄可冤枉李宇了,李世民今天听了小宇关于军改的展望,所以心情大好,也就随便了一下。

“想来是了,跟着小宇老夫都觉得年轻了不少。”李靖也是感叹,李宇真的对他们影响许多。

“走吧,咱们下班,戴阁老不如和我等一起去程将军府上喝一杯?”

“这,那倒多谢各位阁老的相邀了。”

戴胄也己经知道了为何李宇要把他拉进内阁,心里对李宇,陛下和几个阁老很是感激,跟几个阁老也渐渐熟络起来,不再那么拘谨了。至于为何要去程咬金府上喝酒,呵呵,别问,懂的都懂。

三省人数是不能超过内阁人数的,而内阁的人数是和部门数对齐的,目前内阁打算组建财政部,商务部,工业部,外交部,公安部,安全部,文化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审计部。

因此内阁的人肯定还是不够的,不过内阁大臣本来就是很重要的,人选可以慢慢来,主要还是三省的组建,因为具体办事的是三省和下属部门,内阁只是制定指标而己。

昨天选了八个人进入政务省,其中长孙无忌是以后要入阁的,其后是李师道,张俭,李百药,王珪,温彦博,刘林甫,崔仁师。几人都算的上大官了,且才能德行目前没有差错。

李师道历史上记载私德不行,但能力还是可以的,大不了以后换掉就是,毕竟也是跟随李世民的老臣了。因此李宇并未多管闲事,上次段纶的事他还气愤呢,那么多人,段纶那个意思就是说他窥探独孤家的女儿。下次要说也是私底下和李世民说,不能毁了他在各位爷爷,叔叔面前的形象。

其实李宇完全想多了,李世民,房玄龄等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这个时期士大夫的观念不像后世,讲究的是食色性也,虽然没有后面朝代那么极端,但大男子主义观念使得他们并不觉得窥探喜欢的女子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独孤家的女儿可能是在历史上留名了,打算等以后李宇纳妾后好好看看究竟是何女子。

这只是一种好奇心态,他们可并没有打算纳娶的意思,毕竟都是将要入土的人了对这方面也不在乎了。

古人纳妾是很平常的事情,西,五十岁纳娶十六七岁的女子都是正常的,而且如果家境殷实,大部分女子都是愿意的,并不会觉得年龄大,长得老丑什么。

程咬金三十多岁的人了,还不是纳娶了清河崔氏家的女儿,人家反而觉得一点都不亏。新兴的关拢贵族基本每家都有纳娶五姓七望的女子为妾的。

李世民都逃不开,李世民对于五姓七望的厌恶也不是说不喜欢,只是五姓七望的名声太大,对于皇权有压制势头,而且有几家对李世民并不感冒,其中崔家等他还是接受了的,而且也纳娶了崔家的女儿为妃。

这是权力的斗争和别的无关,这也是李世民要修氏族谱的原因,而且后期李世民因为氏族谱崔家排在第一位,对崔家的打压也最厉害,还是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压关拢贵族完善了科举制度,五姓七望才出头。

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富豪,贵族纳妾对于汉人的延续也起了一部分作用,特别是朝代中后期,百姓生活困难,家庭殷实人家纳妾让那些百姓多了一部分收入,而且自己女儿嫁过去也多了条活路,这样不至于全家饿死。这种以女子的牺牲换来全家的生存,也显露了百姓的无奈,没人说得清楚其中的对错。

只能说汉人居,大不易。汉人走过了千百年的艰辛,那种磨难,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从生物学上来说,汉人的进化也是最完善的,世界上没有任何民族能跟汉人比吃了,汉人对于吃食的研究是流传千古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杂食这就是最大的原因,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逃不开中国人的餐桌。

有毒的,有有毒的吃法,可以少吃点。没毒的那就放开了吃,变着花样吃。这都是前人经过大量筛选留下来的经验。这也是为何现代社会一个五仁月饼都能让外国很多民族闭嘴的原因。

汉人的基因在千百年的筛选中一点一点完善下来的,食物的毒素都是经过抗体遗传下来的。其中多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去想象。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生存。

---------------------------

一早,政务省的人都己经在位置上等着了,今天李宇要来帮忙带领下政务省的运作,李世民自然也要来学习。

“这是以后每天必看的省务十条,各位省长可以看看。”长孙无忌说道。

政务省的官职就叫省长,同僚之间是平级,没有高下之分,相互尊称为某某省长,每次上班读一遍墙上的省务须知。

这是李宇根据后世的宣言改的,规定每天必须认真检查内阁每一份文件、自身要洁身自好保持形象、同僚之间不能骂人,不能打架、注意德行修养,私底下不允许做破坏内阁,破坏三省的事情、工作上的机密不允许向其他人透露包括家人、等等。

他们都是签署了入职合同的,里面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薪资待遇,所以回家都是看了又看,自然清楚。不过其中几条重要的李宇特意让李世民写好,挂在办公室里随时警醒。

李世民和李宇到来,几人也是行礼。

“免礼,以后大家都是同僚,可以不用行礼。”

“多谢陛下。”

“这是内阁文件,大家看看。”几人拿到文件也是第一时间观看。

“不知小宇,我们该如何去执行?”长孙无忌毕竟是熟人,自然开口询问。

“各位只需按照内容去安排组建商务部的事情就行,至于几个人去,谁去,这里小子给各位说一说,各位可以做个规划出来,比如计划组建的步骤,地方的选择,以后商务部的审查,等这就是各位的职责。”

“至于人选这是内阁安排,所以各位如果有人选可以提出来,内阁会进行参考,毕竟各位现在可是二品大员。”

“政务省的职责就是制定内阁文件的方案,计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所需花费的钱财,时间等。”

“各位制定好方案后即可去执行,但要提交给内阁一份备份,内阁会审核其中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内阁会标注出来,各位去商议如何去改正问题,如果没问题内阁则会签字盖章,并下发给你们查看,备份文件内阁将会保留。你们则继续按照步骤执行即可。”

“原来如此。”

“那我们接下来商议?”

“是的,各位可以商议了,陛下是来学习的不会干扰你们,大家正常流程来就行,如果流程有问题我会及时说明。但不会更改你们商议内容。”

“好。那我等来商议一番。”

“内阁提示,商务部是掌管大唐商业的发行和吊销的,因此我觉得部门建立不能在宫里,必须在东西市,这样方便。”

“这个倒是,我同意。”

“只是改在东市还是西市,这个我们可以商议下。”

“不如放在东市吧,那里环境好,而且办公场地充裕,离西市也不会太远。”

“我觉得放在西市好点,那边商业繁荣,这样更方便。”

第一条提议就遇到了问题,这也是为何李宇要来的原因,几人对于是在西市还是东市都有各自的意见。

“这、、、该如何是好?小宇来说说吧。”长孙无忌无奈。

“各位首接投票吧,既然同意放在市场,那就投票决定,我可以作为一票。”李宇笑笑给出建议。

“好,那同意在东市的举手、、、”长孙无忌说道。

刷刷刷,一共三个人举手。

“那剩下的就是西市的了,那就在西市吧。”长孙无忌看见只有三个人就下了定论。

“还没确认呢,所以长孙省长不要那么早下定论。那接下来同意放在西市的举手。”李宇开口提醒。

刷刷刷,也是三个人举手。

“啊,这、、、”长孙无忌显然没想到。

“所以啊,长孙省长一定不要太早下定论,要按照流程来。”

“嗯,我懂了。”

“那剩下的两位呢,可有不同意见?还不知两位名讳!”

“李阁老客气,在下王珪、在下崔仁师。”

“那王省长和崔省长可以说说看。”

“好,我觉得,放在市场那边并不合适,一来那边毕竟混乱,还没有建立好规划事宜。二来既然是朝廷部门放在人员混杂的地方并不好。”王珪开口给出自己的见解。此时的王珪己经一甲子了自然想的也不一样。

“我也有这方面的考量,还有一条,既然是朝廷部门,三品大员自身的安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放在平康坊等地最好。”

“那现在是三比三比二。”

“接下来各位把自己的意见以及见解写下来,详细说清楚自己认为的理由,并分别写清楚不同意对方的理由。”

“写完后,各自相互传阅,再进行投票,看看结果如何!”

“这、、、好方法。”王珪听完眼前一亮。

其后纷纷动笔,然后相互传阅,这才再次进行表决。这次的结果反而出现差异化,觉得在平康坊建立商务部的人多了两个,反而觉得在西市的少了两个,而在东市的没有变。

“既然如此就执行吧,票数己经说明一切了。”

“我等受教了。”几人也是纷纷叹服。崔仁师更是对李宇充满好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