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就是下棋
下棋就是下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下棋就是下棋 > 第41章 星小目·技术星座的分布式布局上

第41章 星小目·技术星座的分布式布局上

加入书架
书名:
下棋就是下棋
作者:
十羚庭
本章字数:
9922
更新时间:
2025-05-25

楔子:棋盘残章

1997年深冬,明城重工地下室的荧光灯管忽明忽暗,七岁的沈砚冰蜷缩在父亲沈明远的工作台下,鼻尖萦绕着焊锡的焦味与围棋子的檀木香气。父亲的镊子夹着一枚黑子,在布满焊点的电路板上轻轻落下,焊点的反光在他镜片上碎成星芒:“砚冰,看见这些铜箔了吗?它们不是单独的点,是棋盘上的气,连起来能活一片棋。”

警报声撕裂空气时,母亲林晚秋冲进实验室,白大褂下摆沾着暗红血渍——那是凌晨三点ICU抢救时蹭到的床单。她的右手紧攥着一枚U盘,外壳蚀刻着围棋“眼”形图案,边缘还带着体温:“老沈,该启动‘气眼计划’了。”

沈明远抬头,目光掠过妻子日益凹陷的颧骨,停在她颈间晃动的棋钟吊坠上。那是两人在京都留学时买的纪念品,钟摆早己停摆,却始终挂在她心口。“这是我用脑机接口记录的最后三十局棋,”林晚秋将U盘按在丈夫掌心,指腹的医用胶痕蹭过他虎口的老茧,“或许能帮你......”

刺耳的蜂鸣声中,沈砚冰被父亲塞进通风管道。她透过网格缝隙看见,母亲突然踉跄着扶住操作台,咳出的血滴在电路板上,竟形成类似围棋“劫”的形状。父亲扯开领带堵住她的嘴,领带夹上的“明”字徽章硌着她的脸颊,那是明城重工第一代工程师的勋章,形状像极了棋盘上的星位。

二十年后,月球背面的永恒之夜中,沈砚冰摘下头盔,任由月尘落在睫毛上。颈间的“气眼”吊坠轻轻晃动,吊坠内侧的刻字早己被得发亮:“星小目,留三气。”她指尖抚过月壤中的玻璃状陨石,裂缝里渗出的水合物在头灯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这是NASA曾断言不存在的月背液态水,此刻却像极了母亲临终前咳出的血珠。

“沈总,引力波天线阵列衰减率超过92%。”工程师小李的声音带着电子杂音,他的太空服膝盖处补着三块补丁,分别来自三次不同的月球救援任务,“霍克的‘黑洞协议’己经封锁了地月通信频段的所有‘气眼’。”

沈砚冰转身,望向正在展开的“暗面星位”科研站。六边形的气眼合金舱体在月昼边缘投下几何阴影,模块间5%的空隙里,纳米机器人正忙碌地编织着碳纳米管网络,模拟围棋“气眼”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她忽然想起父亲在通风管道里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所有人都在抢边角时,真正的棋手会在中腹留白。”

耳麦里突然传来电流杂音,紧接着是一段模糊的录音:“砚冰,记住星小目的要义——不是占角,是留活棋的空间......”那是父亲的声音,来自她从未见过的某盘残棋,背景里混着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沈砚冰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己锁定环形山底部的永恒之夜:“通知林弈,启动‘反引力气眼’实验。我们去阴影里找活路。”

第一节:暗面启幕

月球车的履带碾过月壤,扬起的尘埃在探照灯下呈现出珍珠母贝的光泽。沈砚冰盯着地质雷达屏幕,那些代表月壤密度的波纹,竟与《玄玄棋经》里“透点”解法的棋路高度吻合。十年前在MIT,导师曾用红笔在她的论文上批注:“月背通信是技术死棋,放弃吧。”此刻,她却在父亲留下的棋谱残章里,找到了破局的关键——不是穿透,而是引导。

“小李,把钻头对准东经178°52′,那里的月壤密度突变带呈星小目分布。”沈砚冰调出三维建模,七个钻孔点在雷达图上形成松散的三角形,“每个孔间距1.618公里,黄金分割比例。”

“这是围棋里的‘拆二’距离。”小李恍然大悟,他的祖父曾是上海弄堂里的围棋票友,小时候总用煤球在地上摆棋谱,“这样既能互相支援,又留出生长空间。”

钻探机器人启动的瞬间,月震突然来袭。沈砚冰被掀翻在地,头盔面罩撞上岩石,裂痕蛛网般蔓延。她看见远处的科研站模块正在滑坡,月光在舱体表面流动,像极了父亲棋盘上即将被吃掉的大龙。

“弃子!”她对着喉麦大喊,“保住主控舱,其他模块切断连接!”

小李的手指悬在操作屏上,迟迟未动。沈砚冰爬向他,膝盖在月壤里磨出破洞:“这是‘舍小就大’,你父亲用生命换来的算力生态,不能因为一块废子输掉全局!”

这句话像冰锥刺入心脏。小李的父亲死于地球算力污染引发的肺癌,临终前攥着他的手:“别让他们把世界变成没有气眼的死棋。”此刻,他咬碎钢牙,重重按下红色按钮。被切断的模块滑入永恒之夜,在坠入深渊前的瞬间,舱体灯光次第熄灭,宛如棋盘上被提走的死子。

沈砚冰摘下破损的头盔,任由月背的低温刺痛脸颊。她摸出背包里的微型围棋盘,黑子落在主控舱位置,白子落在永恒之夜边缘:“父亲,当年您在地下室摆的星小目,是不是早就预见了这一步?”

霍克少东家的私人会所里,全息投影正在模拟地月通信频谱。他穿着定制的银灰色西装,袖口绣着微型卫星轨道图,手中的黑棋刻着“HOOK”字样,每落一子,棋盘下的电磁脉冲发生器就会发出低沉的嗡鸣。

“明邦在月背的布局,像极了星小目。”技术总监的虚拟投影在威士忌杯里若隐若现,“看似松散,实则每个节点都藏着后招。”

“星小目?”少东家冷笑,将棋子拍在明邦科研站坐标上,“在我眼里,不过是几个孤立的废子。通知深空监测站,用太阳风模拟器制造CME假象,同时在月球电离层注入钡云——我要让他们的量子信号,像死棋一样闷在月壤里。”

伦敦金融城的钟声敲响午夜十二点时,少东家的私人终端亮起红光。非洲开源社区传来消息:一个非洲少年用废电路板做出了能发光的围棋沙画,设计图上的线路分布,竟与明邦正在研发的柔性屏像素矩阵高度相似。

“有意思。”他转动着手中的黑棋,棋面上的卫星轨道图突然扭曲,“去查这个少年的背景。如果能把他的‘天赋’变成我们的专利,明邦的‘技术星座’,就该改名叫‘技术坟场’了。”

明城重工地下三层的“量子坟场”里,林弈蹲在一堆报废的量子计算机中间,鼻尖萦绕着臭氧与铁锈的混合气味。女儿林小羽的积木散落在脚边,每块积木上都用马克笔写着围棋定式:“双飞燕”对应粒子加速程序,“大斜”控制磁场偏转。

“爸爸,这个‘星小目’积木该放在哪里呀?”小羽举着一块画着三颗星的积木,眼睛亮得像电路板上的LED灯。

林弈接过积木,突然愣住。积木的三颗星呈三角形分布,间距正是1.618厘米——与沈砚冰在月背的钻孔间距分毫不差。他猛地转身,看向墙上的《围棋十诀》海报,“舍小就大”西个字被红笔圈住,旁边是他随手写的批注:“或许量子比特也需要气眼。”

“小羽,把你的积木拼成棋盘好不好?”林弈突然抓起镊子,“爸爸要做一个能让光穿透月亮的玩具。”

实验台上,石墨烯薄膜在粒子束下微微震颤。林弈将小羽的“星小目”积木摆在薄膜两侧,形成天然的引力透镜。当第一束单光子穿透薄膜时,监测屏上的波形竟呈现出围棋“双活”的形态——两个量子态在月壤中并行不悖,宛如棋盘上的两块活棋。

“成功了!”林弈抓起对讲机,却在这时看见小羽正在用围棋子摆电路:黑子代表电阻,白子代表电容,星位上的棋子是电源。他突然想起母亲在纺织厂值夜班的场景,她用纱线在他掌心编织棋谱:“每根线都有自己的气,断了就织不成布。”

耳麦里传来沈砚冰的声音:“林弈,霍克的干扰强度提升了三个数量级。我们的量子比特在自毁边缘震荡!”

林弈望向窗外,夜色中,明城重工的旧址正在被改造成算力博物馆。那里曾是父亲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围棋的地方。他咬碎一片提神药片,将脑机接口插头插入后颈:“沈总,试试这个——用棋手的专注度当量子态锚点。就像......在算力湍流里抛锚。”

月背基地的应急灯将沈砚冰的影子投在舱壁上,像一幅晃动的剪影画。她盯着监测屏上疯狂跳动的量子云图,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棋局——那是一盘未完成的星小目,白棋在中腹留了一个巨大的气眼,至今无人能解。

“小李,把三年前的‘气眼棋钟’代码调出来。”她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用编号LY-0729的数据集。”

小李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那是......您母亲的脑波数据?”

沈砚冰没有回答。屏幕上,母亲的脑波曲线与量子比特震荡频率逐渐重合,那些曾被认为是“噪声”的波动,此刻竟形成稳定的共振模式。当第一个脑波信号穿透月壤时,沈砚冰仿佛看见母亲在棋盘前落子,每一颗棋子都带着消毒水的气味。

“林弈,收到请回答!”她对着耳麦大喊,“我们的信号正在穿过月壤,就像......”

“就像围棋里的‘透点’。”林弈的声音带着血丝,“沈总,我要启动脑波载波了。如果五分钟后失联,记得帮我把小羽的积木还给她......”

“闭嘴!”沈砚冰打断他,“你还记得我教你的星小目布局吗?每个落子都有后续三十手的可能。现在,该你落子了。”

林弈笑了,将脑机接口的功率调到最大。当他的脑波与量子比特完全共振时,他看见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脸,她正在用纱线编织围棋纹样,每一针都发出微弱的蓝光。那些蓝光汇聚成星小目的形状,穿透实验室的天花板,首抵月球背面的永恒之夜。

第二节:黑洞阴影

霍克少东家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观景台上,俯瞰着楼下如蚁群般的交易员。手中的黑棋突然震动,全息投影显示,明邦的量子信号正在突破月球电离层的干扰,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开“黑洞协议”的红色封锁线。

“不可能!”技术总监的虚拟投影在他肩头浮现,“他们的信号衰减率应该超过99%,除非......”

“除非他们用了活体载波。”少东家的瞳孔收缩,想起情报里提到的“气眼棋钟2.0”,“林弈那个疯子,居然用脑波当引力波天线!”

与此同时,月背基地的监测屏上,量子信号如潮水般涌来。沈砚冰看着那些泛着淡蓝光晕的量子比特,突然想起林弈在实验室里说的话:“人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量子计算机。”她调出实时脑波数据,发现林弈的专注力峰值竟与围棋九段棋手的对弈状态完全吻合。

“小李,把这些信号翻译成围棋谱。”她按下操作屏上的转换键,“我要看看,林弈在地球上摆了一盘什么棋。”

当棋谱在屏幕上展开时,小李倒吸一口冷气:那是一盘完美的星小目布局,每个节点都对应着月背科研站的位置,而引力波通道,正是棋谱中暗藏的“双飞燕”缠绕攻击。

“原来他早就算好了。”沈砚冰轻声说,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气眼”位置,那里对应着林弈女儿的积木坐标,“霍克以为我们在求生存,其实我们在布一盘更大的棋。”

地球的社交媒体上,“月背实验威胁地月安全”的话题冲上热搜。霍克集团资助的环保组织在联合国前集会,举着写有“别让月球成为算力坟场”的标语,其中一块标语牌上的围棋图案被涂成红色,像是被吃掉的死棋。

“沈总,我们需要立即回应。”明邦公关总监的虚拟投影出现在舱内,“霍克买通了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们联名发表了《月球气眼白皮书》......”

“白皮书?”沈砚冰冷笑,调出科研站的生态监测数据,“把我们用废热融化月冰的水循环视频发出去。还有,联系那个在非洲用沙画治好了白内障的女孩,让她讲讲‘电子围棋’的故事。”

视频发布会当天,全球有7.2亿人观看。镜头里,非洲女孩阿雅戴着明邦的VR眼镜,用手语讲述:“这些会发光的棋盘,让我看见了星星的形状。”她面前的沙画棋盘上,电路板碎片拼成的星小目正在闪烁,每颗棋子都对应着一个生态监测站。

与此同时,霍克少东家在私人游艇上观看首播,手中的黑棋“HOOK”字样被捏得发烫。屏幕上,沈砚冰举起一块月壤样本:“这不是废料,是未来的气眼。就像围棋里的‘愚形’,看似笨拙,实则藏着活棋的玄机。”

非洲乍得湖畔,阿杰蹲在茅草屋前,用镊子夹起一块电路板碎片。这是明邦淘汰的第五代量子芯片,表面的碳纳米管阵列在夕阳下泛着紫光,像极了祖父故事里的星砂。

“阿杰,该去换盐了。”母亲的声音从屋内传来,织布机的咔嗒声突然停顿,“你祖父说过,电子元件也有气,要挑那些‘呼吸’平稳的。”

少年点点头,将芯片放在掌心焐热。这是祖父教的“电子占卜”,温度代表元件的“气”——温度越高,能量越旺,但也可能像急火炒茶,失了韵味。当芯片温度与体温相同时,阿杰将它放在沙画棋盘的星位上,周围立刻亮起淡蓝色的LED灯,形成一个微型星小目。

远处传来驼铃声,商队带来了最新的全息新闻。阿杰看见沈砚冰在月球上展示气眼合金,突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话:“明邦的工程师都是棋手,他们下的棋,棋盘是整个地球。”他摸出藏在茅草里的硬盘,里面存着他最新的沙画设计图,每个线路都用斯瓦希里语写着注释——他不知道,这些注释即将激活明邦开源社区的“方言算法”,改变整个柔性屏产业的格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